新华社北京7月4日电 题:党史专家讲述狼牙山五壮士事迹
新华社记者 黄小希
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涌现出成千上万民族英雄。近日,记者采访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专家,重温狼牙山五壮士英勇事迹。
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发生在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1941年起,侵华日军加紧对抗日根据地特别是对华北根据地的“扫荡”和“蚕食”,根据地军民的敌后抗战进入空前困难的艰苦斗争时期。8月中旬,日军华北方面军6万多人联合伪军1万多人,对晋察冀边区发起空前规模的秋季大“扫荡”,企图短时间内摧毁晋察冀根据地。晋察冀军民积极进行反“扫荡”斗争,狼牙山战斗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9月23日拂晓时分,日军华北方面军乙兵团津田美武少将指挥日伪军3500余人,分兵三路向易县北娄山进攻。日军兵力多,来势猛,开进速度快。当时,晋察冀军区一分区在北娄山驻军,留在狼牙山的部队人数并不多。
狼牙山位于易县的西南方向,有包括棋盘陀、莲花峰在内的5坨36峰。在这里,有易县、定兴、徐水、满城四县的党政机关人员、游击队和群众三四万人,躲避日军“扫荡”。按照一分区司令员杨成武的命令,将四个游击支队交给正在山上养病的一团团长邱蔚指挥,要求他们利用天险,坚守阵地,待机突围。黄昏,一分区三团和二十团同时从几个点上出击,日军伤亡惨重,伪军也受到重挫。当日军大部队赶往北娄山救援时,这一带空出一个十几里长的大口子,我军迅速开始组织突围。
按照分区首长的命令,一团七连掩护部队和群众转移。七连战士领足弹药,在当地民兵配合下分兵把口,并在进山路上埋放了地雷。9月24日中午,一分区司令部已安全转移。夜色降临后,四个游击支队、当地机关干部和大批群众沿着盘陀路上打开的口子悄悄转移了。至25日凌晨三四点钟,完成掩护任务的七连指战员也陆续向外撤离,连长将配备两挺机枪的机枪组留给二排六班,由六班完成最后的掩护任务。六班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和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等5人,将团部留下的几箱手榴弹分束扎捆,隐藏在棋盘陀最险要的“阎王鼻子”和“小鬼脸儿”两个据点。
9月25日清晨,500多名日军带着伪军向棋盘陀发起攻击,敌人上山途中,有的被地雷炸伤炸死。我七连机枪组的火力吸引了大股敌人,敌人误以为山上仍有我军主力。待两名机枪手打完子弹撤离阵地后,马宝玉等5名战士仍在继续阻敌,他们把敌人一直朝着山上引。日军采取扫射和炮轰方式,小股试探,轮番冲击,但仍然不敢贸然行动。六班战士扼守着棋盘陀要道,英勇顽强,坚持战斗到中午,打退日军的4次冲锋。5名战士同敌人激战5小时,为部队和群众安全转移赢得了时间。
棋盘陀有一条路通往部队主力和大批群众转移的方向,另一条路通往棋盘陀的峰顶。棋盘陀顶部三面悬崖,无障可凭,无路可退,是一条绝路。为避免暴露大队人马转移的路线,5名战士选择撤向峰顶的办法来拖延时间,拖住敌人。他们一面向峰顶攀登,一面依托岩石和树林向紧追不舍的敌人射击。六班战士把敌人引向绝路的同时,也把自己推到了绝路上。
他们打光最后一粒子弹,扔出最后一颗手榴弹,然后用石头石块砸向敌人。在最后关头,勇士们宁死不屈,将枪支全部损毁后,纵身跳下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3人壮烈牺牲,葛振林、宋学义2人跳崖后,被挂在绝壁的树枝上幸免于难。
1941年10月18日,晋察冀军区颁布关于学习狼牙山五壮士的训令,对马宝玉等5名战士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给予高度评价,其中也记录了狼牙山阻击战中毙伤敌人100多名的英雄事迹。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掩护机关、主力部队和群众转移,英勇顽强地抗击日军,直到打光子弹后舍身跳崖,或英勇就义,或身负重伤,他们赢得了当地群众的敬仰和爱戴。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研究员孙丽萍指出,狼牙山战斗是全民族抗战中八路军与日伪军作战10万余次的其中一次。马宝玉等战士在战斗中表现出顽强不屈的牺牲精神,表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和中华民族不可征服的大无畏英雄气概。重温这一历史片段,我们依然会被抗日英雄们可歌可泣的壮举所感动激励。尊重历史,尊重事实,为英勇献身革命、献身正义战争的民族英雄树碑立传,是对革命先烈的最好纪念,也是对中华民族未来的责任担当。
延伸阅读: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