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南京7月5日电(记者 申冉)5日,日军“慰安妇”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举行。来自韩国、日本、印度尼西亚、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的历史专家近30人在会上进行了深入讨论。据最新研究成果显示,二战期间日军开办的为日本军队服务的“慰安所”数量惊人,规模远超此前学界掌握的数据。
在当天的研讨会上,公布了一批中韩两国新发现的“慰安妇”资料及研究成果。其中,浙江省金华市档案馆馆藏的一份战时档案——《金华鸡林会会则及名簿》(下文简称《名簿》),经过专家翻译解读,成为了二战期间日军大规模建立“慰安所”、强征“慰安妇”、实施“慰安妇”制度的重要铁证。
据浙江省金华市档案局(馆)长陈艳艳介绍,该馆从馆藏民国档案中找到了这7份与慰安妇相关的档案,受到了史学界关注。“尤其是《名簿》,这是一份由金华县官员陈斌福于1945年1月16日呈文给当时金华县长蒋一鸣的官方承认文件。在这份《名簿》中,详细记录了有姓名、年龄、籍贯、住址、职业的人员210人,其中恰恰隐藏了日军建立性奴隶制度的信息。”
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馆长苏智良告诉记者,“‘鸡林’是古代新罗国的国号,当时的朝鲜人同乡会多以‘鸡林’为名。对该文件的剖析可对战争后期金华地区的朝鲜人概况,尤其是《名薄》所载的日军慰安所分布状况有清晰认识。”
在这份名簿上,记者看到约百余位年龄在“二十岁”上下的、朝鲜女性姓名的会员名录,职业均未注明,这些人员的居住地则与一些职业明确写着“慰安所主”或者“菊水主”“金泉馆主”等别称的人员所居住处地址相同。
“这些女性与慰安所所主的从属关系,是十分清楚的。”苏智良解释,这部分没有标明职业的女性,可以认定为是慰安所里的“慰安妇”。
苏智良注意到,这份《名簿》中推断为“慰安妇”的人数高达135人,占当时身处金华的鸡林会朝鲜人的64%;而根据《名簿》信息,金华地区的朝鲜“慰安妇”慰安所数量已经多达10个,这个数字还没有算上中国“慰安妇”慰安所,“仅在金华这样一个民国时期的小城里,日军所建的‘慰安所’规模和‘慰安妇’人数就很惊人了。那么从全国乃至于整个东亚地区来看,这个比例远超此前学界所掌握的数据。”
韩国成均馆大学教授李信澈在会上表示,在韩国国内也陆续发现了很多类似的名录,包括在泰国去年也发现了200多名“慰安妇”的名单,这些历史资料非常重要,是二战期间日本军队在东亚地区所犯罪行的铁证。“日本政府销毁了很多二战期间的罪证资料,现在他们认为没有证据证明‘慰安妇’这段罪恶历史,而通过东亚各国的陆续发现和研究,将积累更多明晰的文本证据支持学界的研究,证实日军的罪行。”
李信澈认为,除了更多地挖掘史料,目前更迫切的是收集更多“慰安妇”受害者的“人证”,“这是让‘慰安妇’恢复名誉的关键环节,我们应和受害者一起努力,让日本政府尽快承认这段罪恶历史。”
苏智良也坦言,目前中国大陆地区“慰安妇”受害幸存者仅剩下15位尚在人世,仅今年上半年就去世了4位,“留给我们记录受害证词的时间非常紧迫。”(完)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