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台湾文化动态

台北中山堂见证台湾光复历史时刻

2014年09月02日 12:51: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    

  8月31日,是在台北中山堂举办的“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纪念特展”最后一天的展览。

  虽然是周日,已75岁高龄、身兼台北一所大学和一所华侨中学董事的陈伯尹老伯依然在上午10时开馆时间穿着志工的上衣,准时来到中山堂二楼的展馆,充当义务讲解员。

  从7月7日特展开幕至今,陈老伯是第五次到展厅充当义务讲解员,“平时我也是在中山堂当志工”。

  “台北中山堂是个有重大纪念意义、也特别有意思的地方”,陈老伯说,这是日本殖民者为庆祝日皇裕仁登基,并作为施政纪念重要建设项目之一而兴建的。

  “建成不到9年,日本殖民者就在这里签下了投降书,台湾重返祖国的怀抱,中山堂见证了台湾殖民时代的结束”,讲到那个历史时刻,陈老伯加重语气。

  史料记载,1928年,日本侵占台湾的殖民政府为了纪念日皇裕仁登基,并作为施政纪念,拆除了清朝末年建成的布政使司衙门,在原址开始筹划兴建“台北公会堂”,并于1932年11月动工,1936年11月建造完成。

  “1945年抗战胜利台湾光复,10月25日,台湾省受降典礼便在当时的公会堂举行,由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长官陈仪代表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受降,日方投降代表是当时的台湾总督兼日军第10方面军司令官安藤利吉。”陈老伯介绍说,“当时台湾民众奔走相告,争相到这里目睹和见证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因此,受降场面极为盛大。10月25日,也成了台湾光复的纪念日”。

  陈老伯带记者观看了受降场面及中国战区受降代表签到薄的展览图片,虽然黑白的图片已泛黄且模糊,但当时的“盛况”仍一目了然。

  台湾光复后,“公会堂”便更名为“中山堂”,由台北市政府接收,内部的“大集会场”、“大宴会场”、“普通集会室”也分别改为“中正厅”、“光复厅”及“堡垒厅”。

  陈老伯介绍说,“为纪念台湾光复,兴奋不已的台湾民众提议在中山堂前塑立孙中山先生的铜像。当时的台湾政府顺应这一呼声,就在中山常正门广场左前方塑立了孙中山铜像”。

  1999年10月25日,在中山堂广场正对大门处,又落成了由现任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先生题写碑名的“抗日战争胜利暨台湾光复纪念碑”。

  如今的台北中山堂,已列为台湾二级古迹,被定位为传统艺术的艺文中心,是展演传统戏剧及市民论坛的固定场地。

  中山堂所承载的历史,让每一位到此参观或参加活动的人,都会有一种肃然的使命感,诚如“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纪念特展”的《前言》所载:仇恨可以放下,但历史不能遗忘。(完)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