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台湾文化动态

鬼月最后一刻 台湾宜兰上演“头城抢孤”好戏

2016年09月06日 07:22:43  来源:福建日报
字号:    

  宜兰“头城抢孤”活动现场

  “5、4、3、2、1,开始!”随着主持人一声令下,12支参赛队伍奋勇争先,纷纷以叠罗汉的方式,在涂满牛油的孤柱上惊险攀爬,力争第一个攀上顶点……

  8月31日,农历七月最后一天。按照宜兰当地人的说法,当夜子时,是传统鬼月的最后一刻,正是“头城抢孤”登场的好时候。

  零时许,在宜兰县头城镇抢孤文化园区,抢孤仪式正式开锣。今年共有12支参赛队伍,每队有5名选手,以踩肩膀、叠罗汉的方式,围绕抽签选定的孤柱,徒手向上进行攀爬。在人声鼎沸的广场上,12根高高耸立的巨大孤柱,每根长约14米,下端埋入土里1米深,柱子呈对称形状分布,每一根上面都涂满了厚厚一层牛油,黏稠顺滑的牛油让整根柱子毫无着力点,增加了徒手攀爬的难度。

  孤柱的顶端,是一块用厚木板拼接铺成的大平台,约有十层楼高、20平方米,唤作孤棚。孤棚再往上,是30多米高的用青竹编扎成的孤栈,栈上绑满了肉粽、米粉、肉、鱼等祭品,琳琅满目,参赛者登顶后可以往下丢,分享给观众。孤栈的最顶端是一面顺风旗,宜兰民众相信,抢得顺风旗者,全年可获得神明庇护,若将顺风旗插在船桅上,出海时必定能一帆风顺、满载而归。

  “头城抢孤”是台湾岛内重要的民俗庆典之一,被美国《发现》杂志列为与西班牙斗牛、巴西嘉年华同等重要的世界民俗活动,这一习俗源自福建漳州,是由早期的闽南先民所传入。

  据宜兰县兰阳博物馆研究员林正芳介绍,头城被称为“开兰第一城”,1796年吴沙率领漳州、泉州两地先民垦殖兰阳,头城是开垦的第一站,许多人在开拓过程中因战争、疾病、天灾客死异地。他们中绝大多数是孤身一人的“罗汉脚”,吴沙为了追思这群“无祀”的弟兄,引进了富有神秘传奇色彩的中元抢孤仪式。

  “抢孤在准备过程中,除凝聚当地村民心力之外,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也有纪念先人、慎终追远的意义。”林正芳说,经过数百年演变,今天的抢孤活动已经焕发出新的活力,既能够攀孤会友、和宗睦族,也可以强身健体,丰富乡村文化生活,称得上是闽台间一项独特的民俗体育活动。

  日据时期,“头城抢孤”活动曾被禁止,直到1991年,才恢复举办。记者在现场看到,由于孤柱上上下下都涂满了牛油,整个攀登过程异常艰难,有的选手爬到一半就直接滑溜下来,白费一番功夫。

  经过激烈的pk,来自罗东镇公所队的38岁队员林宗麟,率先爬到孤柱最顶部,之后再用过人的臂力与腰力,以“倒翻棚”绝技翻上孤棚,夺得今年“头城抢孤”民俗竞赛的冠军。

  福建龙海市闽南抢孤习俗文化交流协会秘书长朱银枝是“头城抢孤”的常客,他曾多次率团参加“头城抢孤”“恒春抢孤”等活动,向台湾民众展示了发源地原汁原味的抢孤民俗,受到热烈欢迎。

  本届宜兰“头城抢孤”活动,朱银枝再次带队来台观摩参访。其间,龙海闽南抢孤习俗文化交流协会与宜兰头城镇文化发展协会签订了《两岸抢孤民俗友好交流协议书》,并与头城镇中元祭典协会签订了《闽台抢孤民俗文化活动协议书》,双方将就抢孤民俗文化的研究、传承加强合作。朱银枝告诉记者,这两份协议的内容包括双方每两年至少组团互访一次、定期开展两岸抢孤民俗学术研讨会、共同整理编撰两岸抢孤民俗书籍等,这对于提升两岸抢孤民俗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将大有裨益。

  “抢孤是两岸共有的民俗,既能够攀孤会友,增进两岸宗亲之间的友好往来和血脉情谊,实现两岸一家亲,也可以通过交流学习台湾‘头城抢孤’‘恒春抢孤’等民俗盛典的举办经验和模式,从而联合两岸力量打造品牌,把抢孤文化保护好、传承好。”朱银枝说。

  凌晨一点,抢孤活动顺利结束,民众互相分享着拿到的祭品,在浓浓的节日气氛中,追思着先辈筚路蓝缕、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记者 刘深魁)

[责任编辑: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