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铭传就任台湾巡抚后,1887年他又剀切陈词,奏请兴办铁路。(资料图)
创办铁路
铁路之于近代国家犹如血脉之于人体。血脉畅通,则人体健康;血脉壅阻,必然患病危亡。早在1880年(光绪六年)刘铭传便上奏朝廷请开造铁路。条陈中说:铁路不仅有利于工商业,矿产业和旅行者,更对用兵大为有利。有了铁路就不用部署数量巨大的军队,可以裁兵节饷,组成劲旅,枪炮军火的转运也可以朝发夕至,18个省联成一体,一兵可以抵以前数兵之用,这样一来,兵权和军饷就尽可以掌握在朝廷手中,而不用被封疆大吏所节制了。但在当时顽固派的坚决反对下,这一奏折被封杀了。
刘铭传就任台湾巡抚后,1887年他又剀切陈词,奏请兴办铁路。奏疏中以台湾防务与商务的迫切需要出发,再度吁请修筑铁路。奏中说台湾孤悬海外,四傍无倚,由北而南,长有千里,新竹、彰化一带地形复杂,不可能全都部署军队……若修成铁路,调兵非常方便,哪个地方有情况,军队可以瞬息长驱,直接进入。又从经济民生来看,台湾山险路仄,只有修建铁路,才能使货物运输通畅,地方上才有利可图,故兴铁路才是“富强之计”。这次上奏在形势有利的情况下,以李鸿章为首的改革派鼎力支持,终于获准。1887年7月,刘铭传在台北成立了“全台铁路商务总局”,筹划修建一条纵贯南北的铁路。为修筑铁路筹集资金,刘铭传从多方面入手,除投入“官股”外,又动员绅商投资而设“民股”,另特派有信誉的候补知府李彤恩前往东南亚,联系各埠华侨,吸收侨资入股。此举颇有成效,新加坡、西贡等地福建籍侨商陈新泰、王广余等人率先响应,不到两个月,便从南洋招股70万两,收现金30万两;又在台湾发行铁路股票,以铁路营运摊还本息,一时购买铁路股票成风。这些筹款措施,创意可嘉可贵,着实解决了铁路建设资金的难题。
在解决筑铁路的技术力量方面,一是聘请外国专家,一是招聘国外华人专家。前者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敢于延用外籍人才。他聘用了墨希尔为工程总督,请设计工程师碧如负责工程设计,又请玛礼逊作营业顾问等。在延请海外华人专家方面,措施更是周详。凡来台湾的华裔专家,当局拨专款接送,负担其赴台的旅费,并豁免船费。这些举措鼓励了华裔专家赴台湾效力的积极性。如美籍华侨专家张家德,身怀绝技,是桥梁涵道专家,来台后,刘铭传委以监督之职,负责铁路沿线桥梁建设。台湾地质情况复杂,张家德率领从旧金山归来的许多筑路华工,建成大小桥梁70余座。在这些桥梁中,有跨度达448米的淡水河大桥,其上通火车,其下通舟船,可以随时启闭,由此闻名遐迩。
筑路工程前后历时六年,终于完成了基隆至新竹全长106.7公里的铁路,成为中国人自行集资、自行主办、自行控制全部权益的第一条铁路。台湾铁路开创了维护民族经济主权的先例。刘铭传从御侮图强的目的出发,力主修筑台湾铁路,妥善解决资金短缺和技术力量不足的难题.台湾铁路的兴筑,便利了台湾的交通,促进了台湾的开发,传播了近代化观念。
[责任编辑:孟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