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于正侵权案|全球百大品牌|扫心地|送诗人去流浪|

台湾太史公——连横

时间:2013年08月30日 15:15 来源:中国台湾网综合 字号:       转发 打印

  民国元年(1912年初),连横(连战的祖父)赴大陆前与全家合影。右起:次女春台、连横、夫人及三女秋汉、长女夏甸、子震东(连战的父亲)(资料图)

  游历大陆 定居台湾 奋力著述

  1912-1914年间,连横在大陆度过三年游历生涯,搜罗到撰写台湾通史的大量珍贵材料,同时也大开眼界,返台后一直定居台湾,服务报界,间而经营书局,公余奋力著述。“九一八事件”发生以后,连横把独子连震东送往大陆工作,临行诫之:“欲求台湾之解放,须先建业祖国。余为保存台湾文献,故不得不忍居此地。汝今已毕业,且谙国文,应回祖国效命。”1933年,连横移居上海,三年后病世。连横弥留之际,对儿子连震东说:“今寇焰迫人,中日终必一战。光复台湾即其时也,汝其勉之!”并给其即将诞生的孙子,取名连战,以示对日作战到底之意。二个月后,连战降生于西安。1945年台湾光复,十岁的连战将其骨灰运回台湾。1956年正式安葬台北市郊泰山乡,碑阴镌刻有“褒扬命”,连横是受此殊荣的第一个台湾人士。因连横对台湾历史文化做出巨大贡献,得与傅斯年一并入祀孔庙。

  《台湾通史》不仅是连横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于台湾亦具有划时代意义,从此结束了台湾无史的历史。

  连横修史有完成父志意味,十三岁那年,连横父亲连永昌购得《台湾府志》授之曰:“汝为台湾人,不可不知台湾历史。”其子连震东说:“后日先生以著《台湾通史》引为己任者,实源于此。”细究之,连横修史原因有二:一台湾固无史也。台湾历史上经历过荷兰、郑氏、清人三个时代。然而清代所修台湾志书,仅载清人之事。于此前史事,或谬或阙,或以岛夷、海寇视之。又自海通以来,西力东渐,其间往来诸事,旧志不及载;当地人民抗争之事,旧志亦不备载。二、抵制日本奴化教育,台湾需要保存本土历史。中日甲午战争清廷败绩,割台以和。日本殖民者统治者,一心毁灭台湾史迹文化,强制推行文化殖民运动。值此改隶之际,台湾本土文献流散,连横以为若不趁今日修史,一二十年后恐再难为之,则连横一辈无疑将成为一代罪人。正如他所说:“夫史者,民族之精神,而人群之龟鉴也。代之盛衰,俗之文野,政之得失,物之盈虚,均于是乎此。”因此连横昭告神灵,发誓撰修《台湾通史》,昭示他的同胞“台湾原本是中国的一部份,台湾人永远是堂堂的中国人”。自1899年连横立志修史,网罗旧籍,博采遗闻,旁及西文,参以档案,至1918年告竣,前后约二十年之功。全书体例略仿《史记》,三十六卷,八十八篇,约六十万字,上起随大业元年,下至清光绪二十一年,凡一千二百九十年事。

[责任编辑:孟雅诗]

相关阅读:

向艳梅:一路走来不容易

  “我是不会放弃(奥运会)的。”4年前在最后时刻落选奥运会,让女子举重69公斤级选手向艳梅失落许久,却没有让她就此消沉。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