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shēng)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 qǐ )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在这首词中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多少美好的憧憬与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诗人,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乘风入月,好似苏轼就在我们身边;把酒言欢,眼前就是嫦娥温柔的抚摸……置身于900多年前的那个夜晚,一切都变得既熟悉又陌生。陌生的是周遭的环境,而熟悉的却是头顶那轮共同的明月……
考核结果: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文艺青年抛开了自己小众的“孤独圈”,融入到了望月赏文的大众圈里。无论是对诗词歌赋的独到见解,还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文艺气息,这所有的一切都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过关!
生命值:❤ ❤ ❤
[责任编辑:吴晓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