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招”制胜区域文化产业
不同的历史渊源、经济基础、消费习惯、地理环境等,导致文化产业具有较强的地域属性,各地、各级行政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策略选择也各有千秋。总结国内区域型文化产业模式,大体有以下8种,即挖掘历史、放大特色、紧跟潮流、融合共生、无中生有、科技驱动、深耕本区、政策引领。
文化产业发展“招式”多
一是挖掘历史。这种类型往往都有厚重、保存完好、种类丰富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包括以湖南凤凰古城、云南丽江古城、平遥古城等为代表的古城类,以安徽黄山、山东泰山、江西庐山等为代表的历史人文与自然交融类,以及以西安、南京、开封、北京等为代表的古都类。其中古城类、历史人文与自然交融类以文化旅游开发为重点,古都类以文化旅游加创意衍生品开发为重点。以故宫博物院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创意衍生品开发正越来越成功地展示出其独特魅力。
二是放大特色。这种类型是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如沙漠、草原、冰雪等文化体验。另外,还有以自然环境为底色和基础,加以创意改造的综合文化旅游体验景区,如湖北三峡人家景区、浙江莫干山创意民宿群、台湾薰衣草庄园等。
三是紧跟潮流。这类地区往往都有较为领先的开创精神和创新文化,能敏锐把握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消费热点,如江苏省常州市建设的环球恐龙城和形成的动漫游戏产业一度成为全国标杆,在文化主题公园、动漫游戏产业等领域抓住潮流,撬动了常州文化产业发展。
四是融合共生。这种类型是依托本地的优势产业或产业历史遗存,通过实施“文化+”战略,实现产业化,如山东烟台张裕葡萄酒文化旅游区、北京798艺术区、河南洛阳牡丹文化节等,都是利用各地的酿酒工业、工厂遗址、农业等,实施“文化+”发展战略形成的文化产业新突破。
五是“无中生有”。这种类型是靠无中生有的大体量项目形成突破式发展,如招商引入在本地没有任何基础或渊源的龙头型文化企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或巨型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安徽芜湖方特欢乐世界、北京环球影城、上海迪士尼乐园等均属此类操作。
六是科技驱动。如吉林长春高新区的吉林动漫游戏原创产业园、天津高新区国家影视网络动漫实验园、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产业园区和张江文化产业园等,都是依靠本区扎实的科技产业基础与发展环境,使文化科技类业态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
七是深耕本区。如蒙古族聚集区的成吉思汗陵祭祀大典与查干苏勒德祭祀大会、彝族聚集区的火把节等,主要面向本族群体,以共同的历史文化与民族信仰为纽带,既是一种区域性很强的民俗文化活动,又与文化旅游相结合,可以衍生开发出一系列文化体验型项目或文化衍生品,甚至作为一种地域性IP,借助互联网和二次元等手段做进一步系列性培育和开发。深耕本区方面的成功者,可以吸引外部消费群,还可以实现文化产品与项目“走出去”。
八是政策引领。在国家层面,为培育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或在某一领域实现新突破而制定的特殊政策,如针对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有一系列具体政策。地方政府层面也会制定某一领域的专项政策,以推动其快速发展。从以往经验看,专项政策会对特定文化业态发展产生影响。
多招组合 与时俱进
当前,各地在文化产业发展实践中,一般有两种方式。
一是充分发挥单项优势,将优势资源与各类条件向某一领域集中,形成“一支独大”,打造核心竞争力。如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文化产业发展主要围绕蒙元文化展开,一方面是利用成吉思汗陵旅游的市场吸引力,围绕游客“留下来”延长消费时间与消费项目,展开特色演出、主题园区体验、宗教文化体验等配套性开发;另一方面以蒙元文化为IP,推动衍生开发,形成工艺美术、节庆会展、影视动漫等领域综合发展。但随着互联网和数字内容时代的到来,“一支独大”的模式也面临升级压力,要加强用现代技术与创意手段重新描述、展现独特资源,从而形成符合当前消费市场需求的二次创意产品,“新瓶装老酒”,方能保持竞争力。
二是打好“组合拳”,结合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周边环境等,将以上8种策略择优组合,形成一套适应本地实际情况的战略体系,实现双管齐下、三驾马车或四轮驱动等。目前较为常用的是将挖掘历史、放大特色与科技驱动、深耕本区相结合,转变文化产品的载体形式,以互联网手段和数字内容形式实现与时俱进。
值得一提的是,无中生有、政策引领是可以快速见效的发展策略,如新疆霍尔果斯在税收、金融服务等领域制定了国内优惠的政策体系,在短短数年里就吸引了近1500家影视传媒企业注册、落地。2017年以来,平均每天注册、落地霍尔果斯的公司都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霍尔果斯从一个普通口岸变成了影视传媒产业领域的“开曼群岛”。
当然,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定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经过详细、专业的调查研究,还要对本地的各类资源要素、宏观环境、产业现状等进行深入分析,才能形成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战略规划方案,切忌仓促上马、错配资源,以免导致文化产业发展错失机遇、事倍功半。(本文作者刘传军系东方意象文创机构高级规划师)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