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于正侵权案|全球百大品牌|扫心地|送诗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交流与合作

泉州南音界寻觅台湾知音

时间:2014年03月01日 09:24 来源:新华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25年了,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时和这位台湾知音第一次见面的情景。”福建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会长陈日升说,“好想再见到她,当面感谢她。泉州南音能有今天的繁荣,要感谢她的一份功劳。”

  南音保留着汉晋唐宋等时期的古乐古音,是中国传统戏曲音乐的“活化石”,被誉为“民族音乐的根”,是福建省目前拥有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但在1989年,时任泉州文化局副局长的陈日升正为南音的传承发展发愁。经历了“文革”禁唱后,南音日益式微,在泉州听的人也越来越少。

  就在当年秋天,陈日升接待了自己的第一批台湾客人。“台湾客人共26人,来自台湾各大高校的戏曲、文化研究方面的教授或研究者。”他回忆说,“他们首先提出来的就是要听南音。”

  于是,陈日升召集了泉州南音的表演者,在当时的南音乐团所在地“东观西台”为客人进行演奏。演出开始后,丝竹齐鸣,婀娜女子翩然登场,执节而歌。台湾来客和众多当地爱好者沉醉其中,时而用手轻轻击节,时而颔首称赞。

  让陈日升不安的是,期间,有两位台湾客人始终徘徊在演出现场,若有所思。

  “这位女士,这里有座位,您为什么不坐呢?是我们的演出有什么问题吗?”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陈日升走过去轻声询问其中一位年约40岁的台湾女士。

  “百转千回的南音与古建筑相得益彰,真是太美妙了。”台湾女士回答说。接着,她又问:“可是,为什么这些听众都是白发老人?”

  陈日升还没来得及解答,女士又抛出了一连串问题:有没有想过解决这个问题,是否缺钱等等。

  一交谈,才知道女士叫洪金爱,在台湾免费教授中国民乐,但青年学生寥寥无几。

  “我当时觉得找到了知音。”陈日升说,“她提出的问题正是当时泉州南音发展遭遇的尴尬。”

  陈日升和洪女士随后立下“君子约定”:洪女士承诺每年资助泉州南音界2万元人民币(当时约合10万元台币),专门用于南音的传承和发展。“但有一个条件,不许让媒体知道这件事”。

  陈日升至今还清楚记得洪女士当时的一席话:“南音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代表,在台湾如果没有了,没问题。但如果在泉州,在这个南音的发祥地也消亡了,那将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此后,陈日升和洪金爱经常书信、电话往来,探讨关于南音的种种话题。直到1992年泉州市政府出台南音资助计划,陈日升转告洪女士后,这项资助才停止。

  1994年,陈日升到台湾访问,专门带了一把南音的琵琶赠予洪女士,表达感谢之意。

  由于种种原因,两人后来失去联系。但陈日升还记得,洪金爱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音乐系,当时的通信地址为高雄文化路32号之一。

  近20年过去了,从政府到民间,南音的社会认同度越来越高。2009年10月,南音(泉州弦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如今,仅泉州地区就有南音社团400多个,南音传习所70多个,南音表演从业人员6000多名。此外,南音还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家广泛传唱。

  “记得当时洪金爱问我,南音传承30年没有问题吧?当时我不敢作答。”陈日升说,“现在,我想见到她,并很自信地告诉她,南音的传承肯定远不止30年。”

  陈日升说,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联系上洪金爱,请她来泉州到现在的南音乐团看看,“台湾的南音知音,你在哪里?”(记者付敏 王凡凡)

[责任编辑:杨永青]

向艳梅:一路走来不容易

  “我是不会放弃(奥运会)的。”4年前在最后时刻落选奥运会,让女子举重69公斤级选手向艳梅失落许久,却没有让她就此消沉。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