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福建省交流考察团到台北故宫博物院参访,与博物院负责人深入交流,文化创意是议题之一。为何台北故宫的文创产品年可创造产值8亿多元新台币?其中究竟有何奥秘?
炎炎盛夏,骄阳似火。走在街头,撑一柄“翠玉白菜伞”,穿一双“冰山一脚”潮袜,手里一听乾隆御饮“三清茶”,这行头不仅新潮清爽,而且档次高大上。这些出自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不知瞬间俘获了多少大陆游客的心。
文物活化 高招迭出
每天,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地下一楼的文创礼品店里,游客常常排起十多米长的长龙,因为那里有数千种文化衍生商品,让人目不暇接、惊喜连连。台北故宫登录保存处处长金士先告诉记者,早在上世纪60年代,台北故宫就开始进行文创商品开发,经过长期的摸索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
台北故宫文创产品卖得火,首先是得益于文物这一创意灵感的源头,但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创意。那么该如何创意呢?最传统的做法,就是同样的造型进行异材质的呈现,比如原材质是铜或瓷器,在开发文创产品时改成玻璃、塑料等,制作高仿真的产品。
当下最流行的文创手段是捕捉文物本身的特色元素,再加以转换,将其变成日常用品,电子、器皿、文具等都是转换的载体。比如著名的文物翠玉白菜,台湾年仅16岁的高中生张文蕴就根据它创想出“翠玉白菜伞”,伞收起来时颇似一颗叶绿梗白的大白菜,让人爱不释手;伞撑开时则像一朵滚着翠边的祥云,美观实用。同样以翠玉白菜为创意灵感,台北故宫还推出了“白菜头”铅笔、“白菜罐”蜜饯等共200多个品种,每年仅此一种类的创意产品就可产生2000多万元(新台币,下同)的销售额。
鼓励创意 不遗余力
创意其实就是一场场头脑风暴,与其说文创产品拼的是创意,不如说拼的是人才。台北故宫博物院深知凭自己有限的人马要想在创意领域开疆拓土,力量是远远不够,所以很早就启动了借力工程。一方面采用海选的方式,面向全球所有厂商进行创意征件,以广纳金点子、好产品。另一方面,与有实力的品牌谋求合作,遴选知名厂商来设计、生产相关文创商品,双方再按比例共享收益。
2008年,台北故宫提出“创设文化创意产业育成中心”的理念,进行创意人才培养。包括开办免费文化创意课程,利用博物馆的丰富藏品帮助设计团队从精美文物中吸取艺术养分,启发灵感。
目前,台北故宫每三个月就会推出约300种设计新品,涵盖各类题材。为了鼓励创意,让新品层出不穷,他们启动优胜劣汰模式,订立严格的“上架和退场”机制。即新产品上架一段时间后,如果市场反应冷淡,就马上退场。对退场之后的商品进行打折甚至销毁,果断坚决,尽量做到零库存。
凭借着创意和管理方面的上乘功夫,台北故宫在文创无孔不入的台湾独树一帜,成为行业标杆。去年,台北故宫总体营收约9亿元,其中文创产业收入高达8亿余元。台北故宫的文创产品不仅活化了文物,从与文物衍生品的亲密接触中获取实用性与生活情趣,同时也让馆藏文物所具有的历史、文化、美学等教育功能从殿堂步入民间,大大发挥了其涵养民众修养素质的功效。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