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于正侵权案|全球百大品牌|扫心地|送诗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交流与合作

曲终人不散 两岸引共鸣

时间:2014年08月20日 13:50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人文颂》演出现场 张啸威摄

曲终人不散 两岸引共鸣

  《人文颂》演出现场 张啸威摄

  “有一种学说源远流长,五千年文明是它宽阔的河床。一个圣人行走在华夏大地,他告诉人类做人的主张……”定音鼓、大鼓、大堂鼓逐渐加入,由弱到强,好似一位圣人从远古一步步走来,离我们越来越近。一段复杂的和弦过后,音乐由平静转至温和、坚定、和谐、空灵、壮美。

  8月15日晚,高雄至德堂。长达5分钟的热烈掌声和欢呼声为深圳原创大型儒家文化交响乐《人文颂》的台湾巡演之旅画上圆满句号。以西方交响乐诠释东方智慧,这种创意表达受到台湾民众的喜爱。台北市民杜国祯一路追随《人文颂》,从台北到台中、高雄。他说:“就像贝多芬的作品我们听了无数次依然喜爱一样,每次听《人文颂》我都很感动,它具有打动人心的巨大力量。”

  高山流水遇知音

  8月8日晚7时,《人文颂》在台湾的首演进入倒计时,台北中山纪念馆门前排起长龙,不少台北市民一家老小全来观看。

  对于这一演出场地,台湾著名文化学者龙应台曾描述—“纪念馆有3000个座位,不是特别有号召力的表演,一般不敢订这个场地,因为不容易坐满。”

  《人文颂》台湾巡演是商业演出,能售出多少票,能吸引多少观众?

  “演出前,售票服务专线都要被打爆了,从早上9点开始,每天有接不完的电话,都是来问《人文颂》是否有票。”全程参与《人文颂》台湾巡演各环节的台北经纪人交流协会执行长阙聪华介绍说,《人文颂》在台演出吸引了几十家台湾媒体报道,引发当地民众广泛关注。从7月14日正式开售,至8月2日,三场演出约8000张票非常热销。除个人外,很多团体也纷纷购买。

  《人文颂》回馈台湾民众的,是三场高水准的音乐会。作为深圳八年磨一剑的作品,《人文颂》去年在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载誉归来之后又经过几次研讨和修改。作曲家王宁介绍,修改后的作品更流畅圆润,凸显深厚人文内涵。著名设计师韩家英对《人文颂》进行整体形象包装,设计了一个用毛笔书成、力透纸背、脱胎于甲骨文的“文”字,呈现中国自古以来为人处世的理想境界—君子之境。这些形象标志出现在台北街头,引来一次次注目礼。

  “两岸文化同根同源,中华传统文化是两岸同胞的共同精神家园。”深圳交响乐团团长陈川松介绍,为更好地展现《人文颂》的精神实质,深圳交响乐团组建了强大的演出阵容,还特邀台湾、香港艺术家加盟。台湾民间音乐团体中的翘楚—台北爱乐管弦乐团派出27名台湾乐手助阵本次演出,历史悠久的香港圣乐团有10名歌手担任混声合唱部分。担任童声合唱的是多次获国际大奖的深圳高级中学百合少年合唱团,成立于1982年的深圳交响乐团已跻身国内一流交响乐团之列,而指挥则由著名指挥家张国勇担任。

  8月8日台北演出当晚,偌大的中山纪念馆坐满了热情的观众;8月12日台中演出当晚,约四千名观众冒雨赶到惠荪堂;8月15日高雄演出当晚,至德堂里观众也坐得密密麻麻。

  “儒家思想在台湾有着深厚的根基,台湾人民传承传统文化,忠厚善良、勤俭朴实、温文尔雅、富而好礼,相信台湾民众会懂得欣赏并喜爱《人文颂》这一部人文作品。”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说。

  闻弦歌而知雅意

  60分钟的演出时间里,《人文颂》紧扣儒家文化核心要义,以“仁、义、礼、智、信”为五个乐章,并缀以序曲与尾声,用音符、乐章和人声描摹出一幅和谐雅致的中华文化景观,把“仁”的宽厚辽阔、温暖包容,“义”的义薄云天、勇往直前,“礼”的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智”的如水之盈、清明空灵,“信”的一诺千金、金石之坚演绎得淋漓尽致,把中华文化的价值和光辉,把中华民族的人生理念和生命态度,传达给台湾同胞。

  三场音乐会每次都会出现同样的一幕: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潮水般的掌声响起,人们起立、欢呼、鼓掌、喝彩,表达的是同样的喜悦与激动、共鸣与热爱。

  在台北首演现场目睹台湾民众对《人文颂》的热烈反响后,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人文颂》总策划王京生百感交集:“今晚,我置身于台北,置身在同胞之间,他们与祖国大陆相隔已有半个多世纪。今天,我们共同欣赏我们民族的优秀智慧,我们民族的伟大思想,所有人都那么纯净、那么热烈地被这部作品而感动,这不仅是音乐作品的魅力,也是伟大思想的魅力。如果我们国家有一天,像歌词所说的那样"四海之内皆兄弟""不分种族和地域",大家都是大写的中国人,那时,我们中华民族多么强大!”

  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用“澎湃”一词来形容他对《人文颂》的总体印象。他说,这是一部值得大家“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倾听、用心灵去感悟”的好作品。“传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两岸共同的责任。我们可以通过音乐作品来传承和推广传统文化,也可以有其他方式,关键是大家要有这个共识,一起努力来把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台北爱乐乐团俞冰清女士是《人文颂》来台演出的“牵线人”,今年1月,她在深圳倾听《人文颂》并参加研讨会后,和高雄交响乐团团长朱宏昌一起诚邀《人文颂》到台湾演出。再次聆听《人文颂》的她激动不已,“当女声合唱在舞台响起时,一种庄严神圣的感觉笼罩了全身,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不光是我自己,好几个朋友都被《人文颂》感动得流下眼泪。我觉得很骄傲很欣慰。”

  打动台湾同胞的,不仅是《人文颂》的宏大叙事,还有传递着人文关怀的特别环节。在每场正式演出前,乐队都加奏了美国作曲家巴伯的弦乐合奏《柔板》,忧伤悲怆的曲调寄托着对高雄气爆、澎湖坠机、云南地震等多起灾难中遇难者的哀思,不少观众泪水盈眶。

  台湾文化总会秘书长杨渡说,历经长期隔绝,两岸在文化上存在一定差异,需要互相理解,尤其是情感上的理解。聆听《人文颂》,让人深深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内在底蕴,这样的作品就有助于拉近两岸距离,增进两岸之间的相互理解。

  齐奏华夏正音

  儒雅谦和的孔垂长是孔子第七十九代嫡长孙,身为“中华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协会”会长的他,肩负着弘扬儒家文化的重任,对儒家文化的当代传播有许多新构想。正因如此,深圳创作的《人文颂》让他眼前一亮。

  "儒"就是"人"加上"需",儒学传播,当然也要关注人的接受方式。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不能只局限于文字语言,《人文颂》就是跨文化表达的一次实践。《人文颂》无论是从"仁义礼智信"的思想内容上,还是在由多种乐器"和而不同"地协奏出优美乐章的形式上,都会对孔子思想的跨文化传播作出重要贡献。我们可以期许,当《人文颂》的旋律在世界各个角落奏响,当"仁义礼智信"的价值观被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理解接受之时,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也就不再遥远了。”

  8月9日,“《人文颂》与儒家文化的当代传播”台湾研讨会举行,82岁高龄的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协会特别顾问、新加坡-中国友好协会副会长曾繁如、台湾慈济大学宗教与文化研究所所长林安梧教授、台湾清华大学文学院教授杨儒宾等多位海内外儒学大家出席研讨会,对深圳精心打造《人文颂》的创举予以赞许。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不是用复古和排外的心态来谈崛起,与会专家认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两岸共识,《人文颂》既有气势磅礴的一面,也有温柔敦厚的一面,是中华传统文化一种美好的呈现,希望《人文颂》可以打磨成经典,希望有更多音乐作品展示泱泱大国、礼仪之邦的文化气象。

[责任编辑:杨永青]

向艳梅:一路走来不容易

  “我是不会放弃(奥运会)的。”4年前在最后时刻落选奥运会,让女子举重69公斤级选手向艳梅失落许久,却没有让她就此消沉。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