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于11月22日晚在台北揭晓,当晚,大陆电影人拿下了大部分的主要奖项,而台湾除了陈湘琪获影后之外,则在主要奖项上没有什么斩获。
之后,大陆诸多媒体用“横扫”一词来形容今年金马影展的情况。对于这样的结果,媒体众说纷纭。部分认为这正体现了金马影展的公平性和专业性,同时也对台湾电影业的发展现状做出了检讨;而在网络上也不乏批评的声音,认为金马奖该改名叫“百花金马奖”或者“金鸡金马奖”,甚至有人要求收回金马奖,不让台湾地区以外的影片参展。
早前,台湾著名导演李安曾说,“要得金马奖比得好莱坞的奥斯卡奖还困难”,这正说明了金马奖的重要性和地位。在本届颁奖典礼上,金马奖执委会主席张艾嘉和评审团主席陈冲调侃说,“这次的评审是冒着生命危险在评选奖项”。显然,结果令人尴尬。但是,如若自家人颁奖自家人,确实是种精神胜利法,可关起门来做皇帝,必然也只能固步自封,那么,金马奖的意义和价值又何在?“义和团式”的声音只能证明自己是弱者;敞开大门,虽不是胜者,却也是强者的心怀。
金马奖作为华人电影圈颇具影响力的影展,早年间并不是对所有的华语片开放,经过一段历程之后才发展至今日。51年来,它不断推动台湾的电影工业向前发展。在台湾新电影时代,曾发起一场电影的文艺复兴,这期间产生的作品对华语电影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那时,不管是香港还是中国大陆的导演,他们对于台湾的这些新电影导演,像侯孝贤、杨德昌等人带动的一个不一样的电影语言是非常向往和推崇的。
时至今日,台湾的电影工业逐步没落,其间的因素非常复杂。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投资方问题。电影工业不只是要有演员,要有剧本,它还跟背后的硬体工程和投资有很大的关联。早期的时候,国民党创办了中央电影制片厂,在当时,中影的存在对台湾的电影工业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可是,待中影没落之后,现在就呈现出了一个后继无力的局面。
前些年,台湾有好几部电影再度受到重视,被看作是台湾电影业的一个再复兴。但是要维持其蓬勃发展并不是一件易事。投资方的问题、市场的问题、选材的问题等等,这些因素都影响着台湾电影业的未来。
面对岛内空间不大的现实,台湾电影业未来需和大陆加强有效交流。最重要的一点是必须要消除障碍,台湾片能够到大陆发行,同样大陆片能够进入到台湾。在对彼此的作品和幕后情况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观众才能产生认同和共鸣。这才是创作出一部好作品的关键所在。(台湾时事评论人 尹乃菁)(实习编辑 杨洋)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