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于正侵权案|全球百大品牌|扫心地|送诗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交流与合作

中华文化“宝山”的魅力

时间:2015年01月13日 09:50 来源:你好台湾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周功鑫院长接受记者采访

  记者:您服务故宫二十七年,然后到辅仁大学做博物馆学的研究,再又回来,做故宫博物院的院长,谈谈您的感受。

  周院长:我在故宫二十七年,这二十七年对我的博物馆专业的培训或者是对于中国艺术史的深度的认识都有很大的意义,对博物馆的经营管理,甚至很重要的展览教育,都有意义……

  台北故宫博物院,气质优雅的周功鑫院长身着玄色连衣裙,接受了本台记者乐艳艳的专访。

  周院长:九年前,我就是鉴于博物馆专业人员的缺乏,所以就把自己的经验带到了学校,回到了自己的母校,辅仁大学,创设了博物馆学研究所。在这九年当中,从事务性工作进到了学术界,在学术界里,带领学生,教学相长,对博物馆管理方面就有更深入的认识和学习。结合这两个经验,再回到故宫,当然和以前对故宫的看法会有不同,这里面也看到了故宫的变化,有的很好,有的需要改善。这次回来有两个很大目的,一个是怎样把我们故宫带得更专业化,另外一个目的是培养年轻人。希望借着四年的共同努力,怎么样把故宫这些宝藏发挥更大的效益。让不同的各阶层的人,不同年龄,不同背景,在这里获得他们需要的东西。此外,对我们同仁专业的培训,希望他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它的潜力,这是我这次回来最大的两个目的。

  周功鑫,博物馆学学者,台北院长,台湾法文系学士、艺术史与考古学博士。

  周功鑫曾任院长秘书、展览组组长达27年,在辅仁大学创立研究所并任所长,接任台北院长。

  刚刚上任,周功鑫就迎来了大批大陆的观光客,为了接待好大陆观光客,台北故宫下了不少功夫。

  周院长:为了让我们尤其大陆这些朋友们,参观上受到更好的照顾,我们从设施和服务两方面去做加强。设施方面,当然还需要一点时间,希望在展览的线路、包括汽车的线路方面,有更大的空间。另外还有就是我们服务的提升,我们职工有四百位,再加上我们自己原来负责展览教育的同仁们,我们可能会在这段时间里做一些训练之外,还有就是希望在每一个陈列室都有服务人员照顾我们来参观的大陆朋友。

  周功鑫告诉记者说,“我们安排专门的导览,并在每一层楼都安排工作人员和志工,随时为他们服务;在展览方式上,从原来的编年式改为现在的按材质分类;在纪念品贩售处,考虑到大陆民众对‘翠玉白菜’的喜爱,出售为此专门设计的系列纪念品。”

  记者:我每次来的时候都买好多纪念品送给大家。

  周院长:谢谢。我们纪念品的制作也是希望观众把艺术带回家。让记忆永远都跟着,在你的日常生活中都可以看到。

  记者:我不知道咱们博物院有没有开发一些有收藏价值,品质比较高一点的,适合有一定的购买力和鉴赏力的,包括收藏的人还购买的礼品。

  周院长:有,我们有几种,有普及化的,有品质稍微好的,还有更好的。我不知你们有没有,很多人都已经买过甚至听过,我们跟日本二旋社合作的书画,不下真迹一等,跟真迹几乎相近,无论是大小,材质,或者是从它本身的印刷上的要求,它的感觉是完全按真迹复制的。收藏故宫复制品,品级相当高的。另外也做了一些,大家在装潢上可以用到的,这些好的字画,做成金帛,更呈现它的高贵感,宝贵感,我们也做了一些。还有陶瓷上,我们也请当代的名家做了一些。还有一些经过特别设计的家俱,那也是品位非常高的。让来自各个领域的观众,能够选到他要的东西带回去,做纪念。

  如周功鑫院长所说,台北故宫博物院就像一座宝山,收藏文物65万5千多件,其中大多来自清代皇宫中的收藏,除了“玉灿珠光”为常设馆外,其余根据主题每三个月更换一次,每次轮换藏品四、五千件。

  记者:我每次来故宫的时候,来看展览,因为我知道展品是不一样的,我看有关介绍是为了保护这里的文物。不要光照的时间长,还有温度呀,各方面的。我不知道我们要来多少次才能看完故宫的展品。

  周院长:很多人都在问这个问题。事实上故宫刚才提到的是65万5千多件,我们也有经费不断在购买,藏品也在增长。每次展出大概是4千到5千件左右,展出的时候它是按主题展出,每三个月换一次,要随着主题才能够展出,有的东西如果不切合主题的话,是没有办法出来的。我们不是全部每三个月整体换。所以,在这样的展览的作法上,常常观众来,总是会看到不同的东西。这是主题的关系。因为主题的方式,它的时间会拉得很长。三十年,五十年都很难说,要看文物的本身,它的类型,某些文物来讲,可能很难出来,它不适合主题,有些东西可能一直都下不来,象翠玉白菜,又耐久,那些东西都换不下来。百年不厌。

  现年61岁的周功鑫曾在台北故宫服务27年,由基层导览做起,先后担任院长秘书、展览组组长等职。任职展览组组长16年间,曾筹办多次国际大展。

  担任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院长感觉任重道远。她认为,怎样让故宫的藏品发挥她的活力,让故宫本身创造艺术价值,这是她需要努力发展的方向。

  周院长:故宫本身有很深的传统,在台湾,从1965年到现在也有将近四十多年的历史,在专业的认识上,希望还有一些中坚的同仁在守护着。我们也希望,在原有的基础上怎么样去发展,让它更现代化,更年轻化。所谓现代化,就是我们要跟世界性的博物馆的发展趋势要同步,所谓的同步,有几个方向,第一个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网路的所谓的科技的进步,怎么样网路的设计,更为新颖,让年轻人更喜爱,借由网路,让年轻人更亲近故宫。另外一个就是在展览的方式上,怎么用,除了传统的展览方式,我们借着各种媒材,让教育的诠释,做得更好。还有,我们也看到博物馆的产业化,博物馆的产业化是,怎么让这样一个典藏丰富的收藏里,让它发挥它的功能,对产业有所注意。

  我希望未来能够设立文化创意产业预成中心,也就是培养年轻人,及其年轻的设计师,大学设计系所的年轻学生,让他们对文化有深度的认识,再借由他们的创意做出不同的产品,又能跟产业结合,提升产业的形象和品质,对年轻人来说,提供他们就业的机会,就产业来说,提升他们的品质,就故宫来说,也有所益处。这是一个三赢的想法,希望在未来能够实现。目前,我们已经做了第一步,我们在未来所使用的空间,我们想利用,故宫对面,原来是魏秦学校,有一片大概5点4公顷的空地,经营一个古典庭园,上面是我们刚才讲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下面做停车场。就利用这5.公顷的空间。

  记者:听说您的后院秘径里面藏的大部分是瓷器。

  周院长:对,我们山洞里有一个库房是在山里面,这里它的空调、湿度不需要那么强的要求。瓷器变成那个库房最好的存放的地方。不象书画,湿度要达到55%,这个你稍微高一点没有问题,所以瓷器就放在那个库房里。台湾地震比较多,抗震方面也比较好。

  当年离开故宫,周功鑫回到自己的母校台湾辅仁大学,创设博物馆学研究所,为的就是培养博物馆专业人员。她希望借重研究所培养适用的人才,并结合自己在理论及国外博物馆研究动态的掌握,使台北故宫朝国际化专业标准迈进。

  记者:我听到您从整个故宫未来四年的发展和您的开发计划里,多次提到年轻人和年轻化。这是出于您教学得来的启示还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周院长:一方面年轻人是未来国家的栋梁、主人,他们对文化的了解,只会让他们未来的人生更丰富,在不同的行业里,得到不同的文化艺术的启发,在他生活的内涵上会跟别人不同。所以不止是我在九年的教学上获得的体认,另外我在故宫的二十七年里就已经非常的注重学生,年轻人的学习,到故宫获得的学习的机会。所以我觉得那是很重要的。当然一般民众都很重要,可是年轻人是未来的主人公,我们让他对文化有深度的认识,他的未来人生会不一样。

  目前,她正在规划“文化创意产业育成中心”,很重要的就是让艺术生活化、产业化,培养年轻的设计师,让很多有潜力的设计师来台北故宫提高文化素养,促进他们的进步。

  老故宫未来该怎么吸引年轻人?周功鑫希望从两方面着手,一是通过科技化的学习,让年轻人能更亲近故宫,二是改建故宫户外人车参观路线,善用户外广场空间,结合周末夜间开放的时间,邀请年轻人到广场举办活动,包括乐团演出等等。

  周功鑫希望营造一个内部静态、外面活泼的台北故宫。

  自从祖国大陆改革开放以后,台北故宫博物院与北京故宫博物院频繁交流,人员互访非常多。周功鑫相信,今后,两院的交流一定会朝着更加积极、更加深入的方面发展。

  周院长:台北故宫博物院一直都跟北京,大陆开放以后,一直都有交流,人员的交流是最多的,互访,我们这里有研讨会,他们那里有研讨会,互相的邀请。我们也曾在出版上有过合作,大家最关心的是,藏品的互相交流,我想未来的关系更好,互相的信任够,没有什么不可能的。

  记者:那您对将来的交流有没有设想?

  周院长:有的,原来我们已经做的,我们会加强,或者更积极一点。我们希望,未来的合作更专业,自己曾经在学术上已经有九年的经验,希望未来在博物馆的专业上也有一些交流,有分享的可能。

[责任编辑:杨永青]

向艳梅:一路走来不容易

  “我是不会放弃(奥运会)的。”4年前在最后时刻落选奥运会,让女子举重69公斤级选手向艳梅失落许久,却没有让她就此消沉。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