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于正侵权案|全球百大品牌|扫心地|送诗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交流与合作

两岸记者“重走四川抗战大后方”台媒呼吁台湾加强抗战史宣传

时间:2015年05月20日 09:22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两岸媒体在乐西抗战公路蓑衣岭段合影。(中国台湾网记者 宣玲玲 摄)

  两岸媒体在乐西抗战公路蓑衣岭段合影。

  中国台湾网5月19日北京讯 (记者 宣玲玲)5月10日至17日,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和四川省政府新闻办联合举办的2015海峡两岸记者“重走四川抗战大后方”联合采访活动在四川省举行。从“乐西公路”、“战时故宫”到“李庄古镇”“新津机场”,从抗战老兵到学者专家,两岸记者在采访中记录,在报道中感慨“无川不成军”!

  340万川军出川抗战,阵亡、负伤、失踪约64万人,居全国之首;承担国家总支出的30%;200多万民工担起了川陕、成渝等公路和空军机场的修建任务;鼎力留存中华文脉,接受48所高校迁入,接纳1000多万人入川避难。面对一连串的庞大数据,两岸媒体在采访中深切的感受到四川在抗战时期如何成为“军事大后方”、“工业大后方”、“文化大后方”。

  军事大后方——“原来四川不是最后的乐土”

  “之前我认为‘大后方’就是没有战争,最舒服、最安逸的地方。以为抗战期间四川是最幸福的地方,人民过得很悠闲。但现在看,四川的贡献比我们想象的都大,可以说没有四川人民的贡献,就没有抗日战争的胜利,宣传四川抗战,不仅是四川的事情,更是四川人民的骄傲!”台湾旺报助理副总编宋秉忠感慨颇深。沿途记者们参访的乐西抗战公路、新津机场构成了战时的“军事大后方”。正是这些万千民工用手工开凿,血肉铸成的公路、机场成了抗战期间兵力、物资运输的大动脉。修建乐西公路91岁老人刘成芝凝视同伴纪念碑的眼神,新津机场早已安静的跑道记录着抗战期间四川“军事大后方“的牺牲与贡献。

  同是台湾旺报的张国威表示,抗战这段历史在台湾正被渐渐遗忘,以前人们甚至看不起川军,通过这次走访报道,可以看到全国都在抗战,每一个点都在抗战,每一个中国人都在抗战。

  工业大后方——“中国同等地域绝无仅有的奇迹”

  川盐历来“乱世济楚,咸输九域”,作为后方唯一产盐要区,民食军需所关至巨。在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两岸记者驻足徘徊,简陋的工具,粗糙的盐井,正是这些设备,在1938年至1945年,自贡盐场共生产食盐1938901吨,创造税收21亿元,在中国同等地域绝无仅有。

  台湾导报董事长特助陈子发不无感慨地说,此次联合采访最有意义的在于对日抗战的部分可以连接两岸的共同记忆,可以激发爱国心。我们走过许多地方,看见大后方所做的贡献,这与台湾的认知是有出入的,比如自贡盐区作为工业大后方,不仅产盐,还积极献金。盐工捐了两架飞机,非常感人。四川在大后方做出这样的贡献,应该广为人知,这是两岸甚至华人都应该知道的血肉史。

  文化大后方——“文化留存,民族可望复兴”

  两岸记者在“战时故宫”、“国立剧专”、“李庄古镇”参访四川作为文化大后方如何鼎力留存中华文脉。“一切需要,地方供应”,抗战期间,神仙菩萨让位学者教授的故事在川广为流传。台湾中评通讯社记者林谷隆表示:傅斯年先生抗战期间在李庄生活研修,后来又在台大做校长,提出“敦品、励学、爱国、爱人”的校训,这都是他在大陆的文化继承,是一种两岸文化的传承。

  提到四川作为抗战时期的文化大后方,两岸媒体纷纷认同抗战文化专家、学者岱峻的观点:我们的抗战不仅是前方一个兵一个团的抵抗,也可以是文化的抵抗、学校的抵抗。当初推崇的是“前方抗战,后方建国”,抗战建国,靠的是文化建国。一个民族土地可能丢失,国家可能灭亡,但只要它的文化保存着,民族还可以重建、兴盛。

  “呼吁台湾加强抗战史宣传”

  此次联合采访结束后,TVBS记者谢贤熹表示:台湾的下一代很多人不知道抗日战争,我们看到大陆在积极推进这方面的宣传报道及纪念活动,而台湾这方面做得很少。我小的时候,台湾抗战题材的电影电视很多,比如《英烈千秋》、《八百壮士》,现在反而看不到了。历史是不能忘记的,我呼吁这段抗战史能得到两岸同胞的共同关注。

  七天的采访行程结束后,台湾旺报的宋秉忠激动地说,敌人都把我们当中国人,是我们自己不了解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是四川人、山东人、台湾人,我们却没有中国人的概念。但是当鬼子的刺刀刺向你的时候,他才不管你,他就认为你是中国人,他就要杀你,就要掠夺你的财物。我觉得抗战让我们明白另外一个东西——形成真正的国家、民族的意识。我们是中国人这件事情太重要了!两岸不能间断文化的交流,文化的保护。两岸文化同根同祖,很相像,一定还有机会在一起!”

抗战老兵刘景轼及台湾旺报助理副总编宋秉忠(右一)。(中国台湾网记者 宣玲玲 摄)

  抗战老兵刘景轼及台湾旺报助理副总编宋秉忠(右一)。(中国台湾网记者 宣玲玲 摄)

两岸记者采访抗战老兵及后代。(中国台湾网记者 宣玲玲 摄)

[责任编辑:郜利敏]

向艳梅:一路走来不容易

  “我是不会放弃(奥运会)的。”4年前在最后时刻落选奥运会,让女子举重69公斤级选手向艳梅失落许久,却没有让她就此消沉。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