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古装历史剧《王道剑》将开拍 25迷局揭历史真相
大型古装历史剧《王道剑》创作背景资料探究——
建文帝出亡宁德证三:云锦袈裟之谜
公元1398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病逝,建文帝朱允炆即位。为巩固中央集权,建文帝着手削藩。朱元璋的第四子,时燕王朱棣不甘被削藩,遂举兵反叛,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变”。朱棣攻下明朝都城南京后,宫中建文帝却离奇失踪,下落不明。
建文帝究竟下落何处? 民间普遍认为他最终逃离了危险的漩涡,消匿民间,这引发了一代又一代历史爱好者和史学专家的好奇和探索。台湾前“行政院”院长、台湾中华文化总会会长、著名武侠小说作家刘兆玄(笔名上官鼎) 依据明朝“靖难之役”和“明建文帝出亡福建宁德说”的历史背景创作了长篇武侠小说《王道剑》。由九洲文化传播中心、九洲音像出版公司和台湾吉富文创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制作的该小说同名电视剧将于今年10月开拍。
经有关专家的实地调查与田野考古,宁德是“明建文帝出亡地”一说取得了25组环环相扣、密切关联的证据链。现让我们跟着这些证据链,揭开600多年来的历史谜团:
谜三:《云锦袈裟之谜》
支提寺大雄宝殿。
上金贝古墓的墓碑上刻有“御赐金襕”的字样,它表明墓主曾经受领过御赐僧袍。《支提寺图志》亦记载建文帝出亡时曾从宫内携带一件明太祖朱元璋所赐的袈裟。那么这件传说中的袈裟,现存于何处呢?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在一个当地农民家中,支提寺方丈寻得一件有着六百余年历史的五爪金龙云锦袈裟。根据村民与年长的知情僧侣介绍,这件袈裟本应藏于支提寺,却因为时局的动荡,阴差阳错地流离民间。方丈大喜过望,用了120斤地瓜干换回袈裟,这才使之物归原处。
五爪金龙云锦袈裟。
云锦,顾名思义,如天边云霞般美丽的锦缎。南京云锦研究所的技术专家指出,这件五爪金龙云锦袈裟由18种不同颜色的云锦面料裁缝而成,每一部分的粗织用料、经纬密度都不相同。它的制作工序极其复杂细腻,包含了库缎、库金、织锦、妆花等等技艺,单单一件袈裟,就几乎囊括了全部的云锦品种。如此精湛的技艺,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几乎只有皇室能够享用。
袈裟采用了缂丝技术。即在制造过程中以细蚕丝为经,彩蚕丝为纬,交织使织物具有浮雕般凹凸不平的纹理。在我国,缂丝的历史源远流长,它兴盛于宋元两朝,到了明初,由于朝廷力倡节俭,规定缂丝只许用作敕制和诰命,故产量甚少。丝织业被皇室掌控,成为了皇权的象征,民间不可擅用。
[责任编辑:普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