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0月22日电 (记者 高凯)22日,由林怀民创办、有“青春云门”之称的云门2如约而至,亮相2015国家大剧院舞蹈节,带来现任艺术总监郑宗龙的《来》《一个蓝色的地方》和青年编舞家黄翊的《光》三部不羁力作。
如果说在林怀民一手栽培下的云门舞集试图以现代舞回归中华精神与传统美学,那么以新生代编舞家为主力的云门2似乎把更多焦点放在年轻人在多元与古典、现实与未来中的躁动与斗争,想象与创作,并以一种刚柔并济的方式搬上舞台。首演当晚,年轻舞者们带来跨越海峡的青春活力与宝岛文化记忆的律动,仿佛引领观众“穿越”进一了个奇妙的时空。
第一支亮相的作品《光》的编舞家黄翊是被林怀民称为天分绝佳的“可怕的孩子”。他从小在父母开设的舞蹈教室看他们教探戈,为了寻回旧时人们单纯跳舞的快乐感觉,他将阿根廷探戈的铿锵情调与现代舞的自由洒脱结合,由此创作了《光》。舞台上,一对对男女舞者,像未来或者网络世界里踩着精准的步子,连贯而成了非典型的现代探戈,仿佛在旋转中洞悉彼此。黄翊擅于将层次丰富的光影与细腻的肢体结合,在黄、红、蓝、紫、白等不同颜色光束的折射下,似乎也在预示着不同的情愫。他似乎将舞者和观众心里的“痒”从暗处调度了出来,放到一个有光的地方,畅快淋漓地坦白。
《一个蓝色的地方》是郑宗龙在纽约进修时的“忧郁期”里编作。在一个失眠的夜里,他在天台上吹风,直到黎明之际,他看到夜里漏进来的那一点光,慢慢过渡到一片蓝色。这样的美妙景象让他在刹那间忘却了一切烦恼,获得久违的平静。舞台上,六位身穿素黑长裙的女舞者披散长发舞动肢体,像是被什么牵引着,古怪地前进或后退,仿佛将内心的躁动与幻想从肢体表现中放大。
压轴亮相的舞作《来》伴随着在庙宇叮咚之音展开,一位位身穿纯黄、红、绿、黑、蓝、紫等靓丽布衫的舞者鱼贯而入,与其说他们是展现极致的肌肉力量与线条美,不如说他们像一群“迎妈祖”的善男信女,或者是彼此的分身,又像是怀着一种强烈的愿望或信仰驱动,加入了一场盛大的集会。
《来》是云门2“新掌门”郑宗龙为今年淡水云门剧场开幕而作的新作,灵感源自他儿时在台北万华龙山寺的记忆。当地民众每逢神明的生日,就会举行绕境祈福的仪式,有人装扮成神和偶的模样,有人虔诚磕头叩拜。经过郑宗龙头脑写意的“渲染”,这些回忆变成了有迹可循的律动,无形中激起了观众对于台湾民俗文化的那份熟悉又陌生的感动。
《来》中的原创音乐是一大亮点。配合着巧妙编排的舞蹈,时而是祭祀或会场的市井之声,时而是大山里原住民幽远淳朴的歌声,隐约还有摩托车绝尘而去的“突突”声等。这些似乎“乱入”的音乐出乎意料的自然和贴切,甚至让人产生错觉,似乎不是舞者们在踩着音乐的节奏,而是这些声音汩汩地从舞者的脚下流淌出来。
素净雅致的舞台与鲜艳夸张的民俗色彩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反差。而这些年轻云门舞者的舞蹈里自有一种来自街头活力和人生百态的力量,他们把传承下来的民俗记忆,从沉闷的敲打念唱与烟雾缭绕中抽离出来,在简单而明亮的色彩中激活,把生活唯美化,把唯美生活化。
无论是《来》《一个蓝色的地方》还是《光》,从云门2的作品中或多或少都能看到云门舞集的影子。年轻的舞者,身体松而不垮,柔软又有力道,有如毛笔落在宣纸上的遒劲,也有如水墨的晕染,在律动中摇曳肢体,在探索中极尽身体之可能,如有风相助。
以云门2为代表的年轻力量在现代舞界冉冉升起,不是为了打破传统美的桎梏,而是打破僵化的欣赏标准。过去传统舞蹈作品中的表现主义,要求演员们的一起一落,越是精准越是完美。而当舞蹈动作失去了传统的指代意义,似乎让人捉摸不透,加上云门2极简式的舞美风格与并不常见的动作,也许让看惯华丽传统和优美规矩的观众们有截然不同的感受。
然而,云门2代表的现代舞更多发展的是一种欣赏的“同理心”,这种感动来自观众与舞者在一呼一吸之间产生的共鸣。只有当观众尽可能打开自己的感官,放开心扉地去感知和想象,并保有对生命的热爱与敏感,云门2提供了一个契机——让观众从舞台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拥有一份独属于自己的记忆。
据悉,云门2《来》将持续上演至10月24日。(完)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