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中华两岸青少年世遗艺趣营的营员们连日来徜徉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海洋,所看、所听都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关。所有课程中,最受欢迎的是体验课,两岸青少年通过动手操作以及与大师们的互动交流,深切了解非遗的精髓和传承的不易。
有“中国工艺雕刻之乡”之称的苏州光福镇,是“苏作”“苏工”重要发源地之一。以空、飘、细为特色的玉雕与以精、细、雅为特点的核雕,是光福镇的主打工艺品,也是孩子们此次艺趣营行程的重点参观项目。
“小小的橄榄核上能雕刻出这么多个头像,好厉害!”“你用放大镜去看,这个核舟上的窗户居然可以打开,太神奇了!”在光福镇的许忠英核雕艺术馆,营员们一边睁大眼睛欣赏大师精彩绝伦的核雕作品,一边发表自己的感想。
作为中国传统的民间微雕工艺,把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雕刻成精美工艺品,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3岁的林燕妮对手工艺情有独钟,参加艺趣营前也接触了不少手工创作课程,但她对于核雕仍充满新鲜感。在橄榄核这么小的物体上,雕刻出这么多栩栩如生的花纹、图案乃至人脸,让她直呼惊奇。
在非遗传承人许忠英老师的指导下,林燕妮拿起核雕刀,专心雕刻了近半个小时。她说,这是自己第一次接触核雕,通过体验,她明白了任何艺术创作都需要耐心和积累。“我只刻了半小时,就感觉眼睛很涩,不停地眨,手也酸得发抖。大师们创作灵感迸发时可是要连刻十几个小时,真是很不容易。”
许忠英说,核雕的确是一门需要费工夫、下狠劲的技艺,走不了捷径。现在年轻人面临的诱惑很多,很难像她年轻时那样定下心来学习和创作。她希望真正热爱核雕这门技艺的年轻人能够潜心揣摩,“只要付出了,就一定会有收获”。
在体验精细的核雕课程前,参加艺趣营的两岸青少年还参观了苏州版画大师沈民义的作品,并现场体验了水印木刻版画的雕刻和印刷等流程。
第一次接触版画的徐泳濬直呼木板雕刻实在很辛苦:“一会儿手就很酸很累,雕刻时感觉很难用上力。”
林燕妮说,刀与木板接触时感觉很难把握方向,倘若真想在木板上刻画出精美图案,不仅需要精巧的构思,还要具备充足的体力。
对于版画印刷,孩子们显然兴趣更高,好几个人围在一起,不停地加墨涂染、按压和平整,直到一幅完整的作品呈现眼前。“版画与一般绘画相比,工序更繁琐,但一旦雕刻完成,就可以印出很多张作品,还是蛮有成就感的。”徐泳濬说。
以“世遗精神 艺趣江南”为主题的中华两岸青少年世遗艺趣营由海峡两岸婚姻家庭协会主办,海峡两岸婚姻家庭服务中心、常熟两岸书院承办。艺趣营参加人员约70人,主要包括两岸婚姻家庭子女、从事两岸婚姻家庭服务工作人员和两岸青年志愿者等。
艺趣营于22日开营,为期一周。接下来几天,营员们将继续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线,前往泥人博物馆、二胡文化展示中心、木雕体验馆等学习非遗课程、体验传统手工技艺。
[责任编辑: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