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交流与合作

【寻根河洛】问一问自己:我从哪里来?

2017年07月11日 15:34:1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河南省台办组织的“正本溯源·寻根河洛”台湾未来媒体人河南创作交流之旅活动来到郑州大学。(中国台湾网 黄露佳 摄)

  中国台湾网7月7日讯 (记者 黄露佳)7月7日,由河南省台办组织的“正本溯源·寻根河洛”台湾未来媒体人河南创作交流之旅活动来到郑州大学,郑州大学的王保国教授为来自台湾铭传大学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场主题为“河洛老家”的河洛文化讲座。

  迁徙至世界各地 始终牢记自己是“河洛郎”

  王保国教授从河洛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历史的发展变迁以及几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等方面,介绍了河洛文化的发祥、发扬以及走向世界的过程。做为“九州通衢,天下之中”的河洛,曾是兵家必争之地,也饱受战乱流离之苦。这里诞生过最早的奴隶制国家,曾有十三个朝代定都于此,先后有105位帝王定鼎九州,范仲淹、白居易、欧阳修等更是此地豪杰,但辉煌的历史也挡不住战乱的危害。为躲避战争或政治戍边等原因,河洛地区先后发生至少六次大规模的移民迁徙活动,这些“流离逃亡”也让河洛人走向了世界各地。

  自秦代始,由于政治、军事等原因,一批又一批的河洛人迁徙至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成为“客家人”,当然也有一部分客家人来到台湾,他们自称“河洛郎”,称闽南语为“河洛话”。台湾的四大姓“陈、林、黄、郑”也全部起源于河南,今天台湾供奉的很多神明亦都是随着先民的迁徙而至广东、福建,然后又到台湾的。豫台两岸在历史渊源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常回家看看 这里是先辈们最初出发的地方

  王教授还从乡音、乡味、家乡风光及浓浓乡情等方面向台湾学生讲述河洛地区的现状。上古音、普通话和洛阳话版的《蒹葭》引起大家极大的兴趣,台湾学生还现场用闽南语读了一首《登鹳雀楼》,多种声音的“对话”也让现场趣味不断,发音虽已不同,但不妨碍双方沟通交流不是?

  王教授寄语台湾青年,做为一个有志向的青年,要为这个民族的发展着想,民族的兴旺发达也是你以后无论多少世代生存的根基,无论你走到世界的哪一个地方,你都要知道你的根在哪里。“希望你们多来大陆看看,就像你们今天来到郑州,就能了解郑州同胞如今生活的现状,了解曾经生养你们先辈的土地上的人现在生活如何,心里应该就会踏实了。这是一段你必须了解的历史,这是你的身份标签,是你的出发地,是你先辈们的出发地,是对你身份的确认。”王教授还谈到从文明发展的角度来说,两岸还有许多需要一起探索和了解的事情。放下隔阂,沟通交流,增进了解,才能拉近心灵的距离,携手走向未来。

  “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们,我们在这个地方,如今生活地不错,可以让你们放心了。这样你们可以走的更远,发展地更好。我们也会在这个地方永远等着大家,等着大家多回来看看,多了解一下故乡。”王教授感性地向台湾学生说道。常回家看看是长辈对晚辈最深切的盼望,也是我们对台湾同胞的最盛情的邀请,常回家看看,看看祖国大陆的发展变化,看看你们先辈们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看看你们的根在哪里!(完)

[责任编辑:杨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