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书讯

《墨雨》的突破与超越

2017年01月20日 08:51:29  来源:长沙晚报
字号:    

  胡良桂

  湖南作家莫美的《墨雨》(作家出版社2016年4月版)是一部有追求、有突破、有创新、有超越的长篇小说。它以1920年代大革命时期湖南湘中小镇杨柳镇农民运动激烈的矛盾冲突为背景,写出了中国历史上那场乡村革命的残酷与惨烈,塑造了血肉丰满、具有独创意义的人物形象,运用了湘中地域文化韵味的多彩语言,使小说取得突破性的成就,堪称一部“全景式”上乘之作。

  如果说,古华的《芙蓉镇》是一幅政治风俗画,那么,《墨雨》就是一幅文化风俗画。《芙蓉镇》的“街容”“圩期”随着政治运动的变化而变动,就是政治风俗化、风俗政治化的生动描写。《墨雨》对湘中过年的细致描绘,就是一幅民俗文化的风俗画;还有插田时的“你帮我”“我帮你”的“兑工”,以及“爆竹一响开秧门”“恭喜主家五谷丰”;挖红薯的“敬奉山神土地、太阳星君”,以及“敲锣打鼓来送神”“前仓满来后仓盈”等,都是文化风俗化、风俗文化化的形象展示。

  《墨雨》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形象独特的艺术典型,“为中国文学长廊增添了新的雕像”。梅浩然是中国乡贤的典范,崇高人格的象征。如果说陈忠实《白鹿原》中的白嘉轩“作为中华文化的正统人格代表”,还有那么一点点“狡黠、迷信风水”,梅浩然则始终坦坦荡荡、明察秋毫,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他“兴办教育,开启明智,修宗祠,办学校”;他买粮赈灾,救助乡邻;他修路筑堤,造福百姓;他视长工如义子,他对鲁飞、吴有如、梅思德、张立功等国共两党人士或一时落难被追杀的无党派的畛域,都表现了一个仁者的胸襟。最后,作者以一个梦作结是神来之笔,它保证了这一形象的完整性,完善了这一形象的人格美。

  “书落壳”是一个具有“独特”审美价值与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他既不同于《芙蓉镇》的王秋赦,也不同于《白鹿原》的鹿子霖,他是“中国文学长廊”中一个填充空白的崭新形象。他的行为动机既有个人欲望的疯狂追求,沉迷于政治、经济的纷争之中,又在与梅浩然、张麻子、猫贩子的对比塑造中,表现出人格的差异与精神境界的较量。其深刻的现实意义,是当下乡村社会现实与历史的不谋而合。

  《墨雨》的语言特色鲜明。既有形象生动的描写语言,又有朴实凝练而富于乡土气息的地域语言。特别在“杂语”的运用上,更是错落有致。巴赫金认为,“杂语”是小说语言的本质,各类语言混杂合一是小说体裁的重要特征。《墨雨》融合了理论话语、公文语言、歌曲语句、戏剧语汇、地方方言、知识分子话语等,这样“杂语”的杂糅不仅仅展现了汉语丰富的内部层次以及历史生活与文化的多样性,更表现出小说语言多样化的形态。尤其对湘中一带歌谣的嵌入与运用,使“杂语”更加充满乡土情调和矛盾斗争。

[责任编辑:杨真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