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最为隆重的民间传统佳节。在与福建省一水之隔的台湾,其历史文化、风士人情、生活习俗、亲缘血统等等均与祖国大陆,尤其是福建闽南地区一脉相承,因而岛内民众的春节习俗自然与祖国大陆民间大同小异。
由于宝岛居民的祖先(多为闽南和客家人)去台开发,距今年代久远且屡经沧桑,那里的春节习俗也逐渐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模式和色彩。
★★ 新北平溪天灯节 ★★
平溪天灯节是新北市平溪区在每年元宵节所举办的活动,而近年已发展为全台知名的节日,与盐水蜂炮齐名,有“南蜂炮,北天灯”之誉。
天灯传说
早期先民开垦需要劳力,农业社会中重男轻女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男丁是劳力与生产力的代名词。昔日娶媳妇就是为了“添丁”来增加劳力,所以都会在庙宇中祈福放天灯,并在天灯上写上“早生贵子”、“五谷丰收”之类的祈福吉祥语。每年元宵节是春耕季节之始,先民藉由施放天灯向上天祈求一年的希望,并写上:五谷丰收、六畜兴旺……祈福字语等;让天灯随着风向吹向祖先报平安的;慢慢延续下来就变成地方上在元宵节时的活动。
古早农业社会最基本的需求就是求温饱,“添油”、“添饭”、“添水”、“添丁”等,“天灯”以闽南语口语相传中音与“添丁”相似,“天灯”在口语上也有“天顶的灯”之意;就这样沿用下来,“添丁”成了“天灯”。
节日由来
平溪区位在台北盆地外围偏远山区,清道光年间,当地族人经过辛勤开垦,使当地成为的富足村落,宛如人间仙境。当时,由于山区交通不发达,官府无法管辖,遂使成为山贼觊觎之地。村民为保性命,在冬至过后,村民收成结束,即收拾家当遁入山区,一直到元宵,才派人回村察看,确定安全后,释放天灯以报平安,此举遂演变而成今日的平溪天灯节。
天灯施放
先用笔将心愿写在天灯上,再签上施放者的姓名,可以多人同时进行,通常是至少三人或以上。先将浸过油的金纸摊开,将铁线穿过金纸中央的小洞绑好,施放者提起灯头四边角落撑开并抓住天灯底部,一人点燃金纸,当热气充满天灯时,天灯即充满浮力,随风飞升,天灯节时上万天灯同时施放,更形壮观。
[责任编辑: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