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于正侵权案|全球百大品牌|扫心地|送诗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最新消息

“东亚文化之都”泉州的端午俏姿态

时间:2014年05月26日 15:24 来源:华夏经纬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东亚文化之都”泉州的端午俏姿态

福建泉州泉港小朋友的端午“鸡蛋袋”。刘真真 摄

  中新网泉州5月26日电 (刘真真)“插艾草、吃粽子、划龙舟”,这些环节在传统端午佳节必不可少。在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福建泉州,“古早”的端午习俗姿态于五月初五即将来临之际正倾情上演,也唤起市民的记忆。

  “多元化的文化交融贯通,让闽南一带的文化习俗显得丰富多彩,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既有中原习俗的影子,也有本土的人文特色”,泉州新海路闽南文化保护中心主任龚勤勤说,“在传统端午习俗里,据书籍记载,有着挂"五瑞"、系香袋、饮雄黄的习俗。”

  “五瑞”指的是端午节这一天,各家各户在大门、房门的门楣之上悬插五种植物,即榕枝、艾叶、菖蒲、柳枝和大蒜头,这些植物可以杀菌并驱除蚊蝇;“系香袋”即取五色丝线拧成一股,系于小孩手臂,至七月七日“七娘妈”生日,才解下来连同金楮焚烧。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这些辟邪去秽、保健护身的端午习俗,慢慢淡出了泉州人的视野。”龚勤勤补充道,在他的记忆里,端午节就是龚氏一大家族在古大厝里,围着八仙桌坐着,边谈论家事,边包肉粽、吃肉粽。

  “小时候,我们过端午节,记忆里好像也有过这些习俗,但是,从我懂事开始,我们就省去很多功夫,只包粽子,然后去采艾草,端午当天在门口插艾草,带着粽子去祭拜祖先,回来后,全家人坐一起品粽子。”76岁的吴奶奶一边排队买肉粽,一边回忆着她记忆里的端午节。

  在33岁的刘女士记忆里,她故乡泉港的端午节里就有着一个奇特的“鸡蛋袋”,这个袋子是用红绳编制菱形格状而成的,“在我老家,端午节会给小孩子在这个袋子里,装入桃子、鸭蛋和粽子,寓意长寿圆满,小孩子在这天会换上新衣,提着这个袋子去串门。”

  而这样独一无二的习俗,在“文都”泉州并不止这一个地方。

  据有关泉州民俗书籍记载,在晋江内坑的亭顶村,至新中国成立前尚流行着一种名叫“练枪星”的端午风俗。每年端午节,村中家里有老式鸟枪的,都会带着鸟枪到村后的“后壁埔”,以前这个地方长有许多大树,村民们选定一棵大树,在树干的适当高度上,涂上海碗大小的赤泥浆,再在中间安上一片榕树叶,即做成一个简朴的圆形枪靶。所谓的“练枪星”,就是这种简单而别致的射击表演,让端午节过得十分热闹和过瘾。

  尽管习俗简化,但在“文都”泉州,端午“肉粽”情愫一直延传不息。

  “肉粽从我们很小的时候过端午节就有了,以前物质比较匮乏,我们都会自己包制,现在我们有时间也会自己动手。”早早到店里采购肉粽的连女士告诉本网记者。

  “早在一个月前,我们在线上线下都开始忙得不可开交,无论是准备食材还是制作、配送,全部的人员都在备战端午节。”“老字号”小吃蓝氏钟楼肉粽的负责人蓝雄辉说。一大早,记者就发现,在蓝氏钟楼肉粽古香古色的店门口,就已经排起了长队。

  “古早味,有记忆里的味道,虽然现在越发简单的过端午佳节了,很多习俗慢慢地消失,但是这口味道,还是会让我们记住一些记忆里的东西。”已经购买好一大袋肉粽的庄先生如是说。

  无论是简化的端午习俗,或者是舌尖上的端午滋味,还是享誉两岸的“海上端午节”等,都在“文都”泉州悄然走起了端午节的“俏姿态”。

[责任编辑:普燕]

向艳梅:一路走来不容易

  “我是不会放弃(奥运会)的。”4年前在最后时刻落选奥运会,让女子举重69公斤级选手向艳梅失落许久,却没有让她就此消沉。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