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17天的第十三届中国戏剧节,前晚在苏州落幕,20台剧目荣膺“优秀剧目奖”,28个演员获得优秀表演奖。其中,刚刚以《红楼梦》为北京赢得阔别10年之久的“文华大奖”的北方昆曲剧院,再度以《续琵琶》获得了优秀剧目、优秀表演以及优秀舞美三项大奖。
此次“中国戏剧节”由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和苏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35台剧目涵盖了22个剧种以及话剧、舞剧、歌剧、音乐剧等戏剧样式。由于苏州独有的人文底蕴,17天中,不仅很多剧目都一票难求,四次剧目评论会也精到有效。在获得优秀剧目奖的剧作中,北昆《续琵琶》的得票名列前茅。
多年来,北昆素来被“南昆派”所诟病,甚至讥讽为唱腔、念白抑或表演都带有浓重的梆子腔。2001年昆曲申遗成功后,苏昆、上昆以及江苏省昆剧院风头正健,《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剧红遍全国,而长江以北唯一的昆曲院团北方昆曲剧院虽然坐拥京城的文化资源,但似乎显得有些沉寂。不过近两年,北昆先后以《红楼梦》、《续琵琶》一新一老两台大戏,真正让南昆人刮目相看。巧合的是,这两台大戏的原著分别是曹雪芹和曹寅祖孙二人。明年曹雪芹逝世250周年之际,这两台大戏将在全国进行60场巡演。
“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这既是《红楼梦》中宝玉在为刚刚落成的大观园景点拟出匾额对联时所遵循的古训,也是戏剧评论家周传家为北昆近两年的创作提出的理论命题。《红楼梦》虽然在篇章的取舍、唱词的雅致等方面尚存争议,但围绕痴情、悲情与至情来结构全剧的做法,还是被冠以了忠实于曹翁精神情愫的改编。不仅以第一名的身份入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初选剧目,更为北京捧回了缺席10年的“文华大奖”。而此次亮相“中国戏剧节”的《续琵琶》则是按照300年前的欣赏习惯复原的清代残抄本,其中甚至用旧曲吟咏了《胡笳十八拍》。上周六,该剧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登台时,仅有的一场演出一票难求,谢幕时观众甚至拥至乐池前不肯离去。空灵雅致的舞台、细腻酣畅的表演以及灵动爽朗的音乐都得到了观众和评委的认可。北昆院长杨凤一表示,“《红楼梦》和《续琵琶》代表着北昆的两条腿走路,昆曲必须要创新。昆曲要想拥有下一个600年,必须既尊重传统又向往时尚。”(记者 郭佳)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