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于正侵权案|全球百大品牌|扫心地|送诗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大陆文化看点

綦江续写“非遗”魅力 传承传统技艺

时间:2013年12月05日 14:11 来源:重庆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綦江续写“非遗”魅力 传承传统技艺

綦江续写“非遗”魅力 传承传统技艺

  永城吹打、石壕杨戏、綦江农民版画、东溪腐乳酿造技艺……这些乍一听似乎与现代都市生活相隔遥远的名字,在綦江却有着众多人被这些古老的传统文化遗产所吸引。他们为这些民族的技艺传承而奔走,为续写古老技艺的辉煌而努力。

  綦江,素有“渝南门户”之称,这里历史悠久,山川秀美,文化底蕴深厚。境内16个民族聚居,民风民俗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綦江是民间文化的宝库,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个,市级“非遗”项目7个,区级“非遗”项目32个;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0人,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4人。

  民间技艺璀璨夺目

  綦江民间音乐蕴藏丰富,民间吹打乐十分盛行,乡乡有唢呐,村村见锣鼓,成规模吹打乐班400多支,从业人员2000余人,成熟曲目近千首,长期活跃在南州大地上。其中民间音乐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永城吹打”。

  “永城吹打”历史悠久,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綦江以三角镇为界,西边的吹打乐叫“宫娥派”,东边属“马蜂声派”。“永城吹打”便是“马蜂声派”中的翘楚。

  “永城吹打”常年在农村地区及周边城镇从事红白喜事的演奏活动,以广泛的曲目、精湛的吹奏技巧,用自制的7种形状和功能不同的唢呐兼以打击乐器渲染出各种情绪,丰富文化生活,深受当地群众欢迎和喜爱。

  作为山地音乐的代表,“永城吹打”音域近5个八度,其音宏亮、破空透远,别具一格。它在现代民族管弦乐队发展中,对大台(大唢呐)、特台(倍低音唢呐)引入了科学化的改制,对解决管乐声部低音问题,拓宽了音域,丰富了色彩,增强了表现力。

  2007年5月,“永城吹打”被授予重庆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6月,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提及“永城吹打”,同为綦江民间吹打代表的綦江“三角吹打”便不可一笔带过。“三角吹打”属“宫娥派”吹奏风格,发轫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原属家族传承,至光绪年间受流浪于民间的宫廷乐艺人指点,形成“宫娥派”吹奏特色。

綦江续写“非遗”魅力 传承传统技艺

綦江续写“非遗”魅力 传承传统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永城吹打

  “三角吹打”舒缓柔和、音色明亮,优美动听,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民间音乐风格。它以啷当词记谱,现有曲牌数百个,种类丰富。或有一定的清代宫廷雅乐色彩,或感情细腻饱满,或渲染气势荡气回肠,或表现技巧、手法高超,或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生活气息浓厚。其打击乐的锣鼓也是变化多端,感情丰富,并时时带有明显的川剧音乐影子。2011年成功申报重庆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后,已形成乐班30多个,从业人员200多名的规模,深受群众喜爱。

  同样,在2011年成功申报重庆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綦江农民版画”、“东溪腐乳酿造技艺”以及2009年成功申遗的“横山昆词”、2007年成功申遗的“石壕杨戏”早已成为綦江人津津乐道,为之骄傲的民间艺术瑰宝。

  “非遗”进校探索传承新路

  今年74岁的刘道荣是綦江国家级“非遗”项目“永城吹打”的代表性传承人。从14岁学艺至今,刘道荣已走过了60年的“吹打”人生,他所创立的“刘家班”早已成为“永城吹打”队伍的中流砥柱。连刘道荣自己也记不清带过多少徒弟,据他的徒弟刘国华估算,起码有700多人。

  古稀之年的刘道荣如今依旧忙碌。除去“刘家班”的活动之外,到学校向中小学生传授“永城吹打”技艺对于刘道荣来说是“雷打不动”的。

  传授“永城吹打”技艺的学校以“永城吹打”命名,是我市首批“非遗”传承教育基地。学校分小学部和中学部,在校学生764人。学校除去每周两节固定的“吹打”课程外,还有160多名学生参加兴趣班开起了“小灶”。今年10岁的刘峰便是其中之一。

  虽然只有10岁,“永城吹打”的经典曲目刘峰便可“随手拈来”。除去兴趣之外,刘峰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刘家班”未来的嫡系传人。和刘峰相比,今年上初三的田成学习“永城吹打”则完全出于对旋律的热爱。和不少孩子一样,田成对吹打开始只是觉得好玩,时间久了便越发“迷恋”。

  无独有偶。在綦江城区的版画教育基地—綦江农民版画院也吸引着大量“綦江农民版画”的“粉丝”学习传统技艺。据了解,这样的学校和传承基地在綦江有20多个。为了能让传统“非遗”项目发扬光大,綦江先后制定了多项政策保障项目传承人的切身利益,成立了“非遗”领导小组、“非遗”保护中心并配套了专项经费。同时,綦江还根据项目的濒危程度、门类特点,分轻重缓急开展保护工作,并建立了32个“非遗”传习所确保传承工作正常开展。

  除此之外,綦江还利用每年的文化遗产日开展“非遗”成果图片展、“非遗”产品展销会、“非遗”技艺表演等活动吸引群众参与,为“非遗”项目的传承营造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杨永青]

向艳梅:一路走来不容易

  “我是不会放弃(奥运会)的。”4年前在最后时刻落选奥运会,让女子举重69公斤级选手向艳梅失落许久,却没有让她就此消沉。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