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中国作家富豪榜文化盛典”昨日在成都举行,易中天、郑渊洁、江南、饶雪漫、陆琪等作家亮相红毯仪式,陈坤、蒋雯丽等“演而优则写”的影视红星也前来捧场。与此同时,易中天36卷《中华史》中最新一卷 《易中天中华史:百家争鸣》举行首发,活动中,易中天同《炎黄春秋》总编辑吴思进行了一场主题为“历史向我们隐瞒了什么?”的对话。
谈历史观:它常常被人误读
易中天于今年起“隐居”江南某小镇,表示要以一己之力来完成36卷本《中华史》。今年5月,易中天在博客上透露,“2012年3月,《易中天中华史》方案启动,策划和预备期长达一年。它的出版,则是一个‘五年计划’。我们的设想,从2013年5月起,每季两卷与读者见面,至2018年出齐36卷。”
昨日,在谈到自己的历史观时,易中天直言,历史从未隐瞒,是我们常常误读。在易中天看来,我们的现实每分每秒都在变成历史,事情本身谈不上隐瞒,但对于就在此刻发生的事情,我们马上就会误读。要解决“历史常常被我们误读”的问题,易中天认为有三个解决办法,即直觉,逻辑,证据,这同时也是易中天写《中华史》的三大办法。“看历史一定要有直觉,对历史的解释与记录都有可能被隐瞒,但总有瞒不住的地方,首先要凭直觉判断史实的对错。”在解读历史遇到问题时,易中天戏称“侦破此案要有证据。”文献、文物、文字就是易中天考证历史使用的三个证据。“我在使用这三个证据的时候取舍是什么呢?文字和文物与文献相冲突的时候舍文献。”
写《中华史》:切断与外界联系
近日,有学者表示,易中天36卷写到后来会很难,“易中天的知识背景没办法和范文澜那一代比。”对此,易中天日前受访时坦言:“我承认,在知识背景方面,我肯定不能跟他们那一代学者相比。但是,我有我的优势啊,在思想方法,我是超过他们的啊。我有德国古典哲学系统训练的根基啊。我是受康德、黑格尔哲学训练出来的啊。这些是他们那一代史学家所没有的。”
易中天昨日也谈道:“我自从下决心花5到8年时间来写‘中华史’以后,切断了和外界的一切联系,不看报纸、刊物、电视、网络,我现在刚刚从春秋战国走出来,马上要回到秦汉去。”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