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浙江舟山锣鼓传承人朱良成 林家栋 摄
中新网舟山12月9日电(见习记者 王译萱)“从父辈时的自娱自乐,到如今广受欢迎,舟山锣鼓、民乐这样的‘土’文化魅力依旧不减。”谈起舟山锣鼓,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盐仓街道的老艺人朱良成感慨万千。如今,朱良成不仅坚持挖掘舟山锣鼓魅力,还自觉肩负起了传承的义务。
舟山锣鼓,以锣、鼓、钹及锁呐为基调,间以丝竹,音响宏壮,旋律急荡奔放,气氛极为热烈,具有鲜明的海岛特色。
朱良成自小便与舟山锣鼓结下了不解之缘。
朱良成出生在民乐世家,是朱家班第二代传人朱茂番的儿子,自小在鼓乐之中耳闻目染。自他15岁起,便跟着父亲学习二胡。到20岁时,他又开始学习舟山锣鼓。
除了父辈们的言传身教,多年来,朱良成也在不断挖掘舟山锣鼓原汁原味的韵律。
平日里,朱良成经常和一些老年人交流,根据老人们对舟山锣鼓的印象,猜测、摸索、领悟、实践、练习,共整理出舟山锣鼓的3套曲目。
朱良成坦言:“民间音乐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书面的记载,完全是语言传授。我们要把最原始甚至有点土的传统的文化挖掘出来,让百姓喜欢听。”
如今,带着自己创作整理的舟山锣鼓,朱良成常常带领一些当地的锣鼓爱好者们,学习、训练舟山锣鼓,还常常参加街道、乡镇、社区文化活动。
作为一个民间艺术家,朱良成也常常为传承问题担忧。
谈起这些,朱良成语气中充满担忧,现在一些年轻人大多偏爱洋乐器,很少有对传统民乐感兴趣的。“我也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这种‘土文化’。”
因而,朱良成也不断用自己的行动,去传播这份文化魅力。
从1988年开始,他就开始辅导当地建胜小学的学生学习各种打击乐和丝竹乐。2005年,在朱良成带领下的昌州社区被定海区授为舟山锣鼓传承基地。随后,他又开始进行带徒传授,每两年一名。
现在,除正常演出外,无论刮风下雨,每周两天,他都去学校辅导小学生,这已是他日常生活中的大事。
“对我而言,舟山锣鼓这样的传统文化不能遗弃,继承发扬它也是我多年的愿望。”朱良成也相信,舟山锣鼓的“土”文化的魅力,会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它、学习它。(完)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