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于正侵权案|全球百大品牌|扫心地|送诗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大陆文化看点

流变的年俗:糊墙纸、贴年画、迎财神销声匿迹

时间:2013年12月10日 10:58 来源:中国文化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流变的年俗:糊墙纸、贴年画、迎财神销声匿迹

  上世纪50年代,一位东北老大爷坐在糊满报纸的房间里。(资料图)

  多彩的年俗,浓浓的年味。大江南北丰富多样、妙趣横生的年俗,总能为新春佳节增添浓浓的年味和缤纷的色彩。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观念的转变,传统年俗也在悄然发生着流变,或沿袭或消逝,或传承或式微……今年春节,本报记者利用回乡过年的机会,在走基层、拉家常中采风、体会,并以鲜活的笔触记录下了切身感悟到的流变年俗和别样年味。

  销声匿迹的“糊墙纸”

  实习生 杨 涵

  “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了天;二十四,写对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贴窗花;二十九,蒸豆包;三十晚上坐一宿,大年初一挨家走。”正如辽宁盘锦当地的民谣所说,在文化交融和演变的过程中,这座移民城市逐渐形成了贴窗花、糊墙纸等过年习俗。然而随着时代变迁,一些民俗却悄然间销声匿迹了。

  “早先过年前,我们都在墙上糊墙纸,就是用普通的报纸糊墙,很白净。糊墙的时候就跟现在铺砖一样,对得仔仔细细的。糊出来的墙和棚,棱是棱,角是角的。纸墙糊久了就厚了,跟纸壳箱子似的。”辽宁省盘锦市田庄台镇的韩大爷一边抽着烟,一边回忆道。

  糊墙纸是辽宁盘锦的老年俗。过去东北的生活条件差,房子大都用砖石垒砌,那时候没有涂料,内墙裸露着不美观,人们便想出了糊墙纸的办法。

  韩大爷告诉记者,按老规矩,每年腊月二十二左右,全家都要出动,在墙上糊上报纸或者是有图案的窝纸。通常家庭条件稍好的人家会买来带花纹的窝纸糊墙,这种纸绘着牡丹、芍药、燕子、金鱼等图案,都有吉祥的寓意。有些人家用报纸糊完墙以后,还会贴上年画。

  “腊月里糊墙纸一来是取除旧布新的意思,二来也是让家里更美观亮堂,旧的墙纸时间久了就会发黄,所以每年都要糊上新的。”韩大爷说,早些年,糊完墙后他们家还会贴上八仙过海、鲤鱼跳龙门的年画。糊完墙纸后,家里就开始倒计时,盼着年三十快点来,好吃饺子、穿新衣、放鞭炮。

  如今,大多数盘锦人都住上了楼房,房间里刷得亮亮堂堂的,还有些家中贴着漂亮的壁纸,糊墙纸的习俗也就消失了。“即使现在还住在村里的,糊墙纸也见不着了,毕竟条件好了嘛!只是没了这些个年俗,感觉好像年味也淡了。”韩大爷边说边惋惜地叹了口气,“但是呢,话说回来,现在的日子多好啊,天天酒肉不断,想买啥就有啥,天天‘过年’,还专门过啥年嘛!”

  的确,不少年俗都与其产生时特有的社会和经济条件息息相关,当人们的生活生产条件逐渐改变,当原有的民间信仰渐渐远去,糊墙纸、贴年画、迎财神,这些老年俗的身影也就渐渐淡去了。惋惜也好,怀念也罢,终究还是敌不过时光的冲刷。选择铭记,或许也是一种让它们留存下来的方式。

[责任编辑:杨永青]

向艳梅:一路走来不容易

  “我是不会放弃(奥运会)的。”4年前在最后时刻落选奥运会,让女子举重69公斤级选手向艳梅失落许久,却没有让她就此消沉。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