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于正侵权案|全球百大品牌|扫心地|送诗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大陆文化看点

崔永元耗1.3亿拍纪录片 电视台开价1500元每集

时间:2013年12月13日 09:03 来源:都市快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我宁愿贱卖自己,也不能贱卖这部片子。”说起32集纪录片《我的抗战》,崔永元有些无奈。这部耗资1.3亿元、花了8年时间、采访近4000人才拍摄完成的纪录片,投入市场时,电视台开价仅1500元一集,这还是看在崔永元的面子上,换作别人,每集最多只能卖到500元。

  而近几年,国产电视剧的售价是节节攀升。以《甄嬛传》(76集)和《辣妈正传》(38集)为例,前者出售给单家卫视的价格高达每集近100万元,后者更是创下每集500万元的天价纪录。与之相比,纪录片的价格每分钟只有50元到80元,还很少有电视台愿意购买。

  这一现象,终于在日前得到了改善——2013中国国际纪录片节今天在广州闭幕,原本每分钟售价几十元的国产纪录片,价格已经一路上涨,其中有些片子涨到了每分钟千元以上。可供版权交易片目数量比往年增长近10倍。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表示,国产纪录片经过近10年的低谷,自《舌尖上的中国》红遍大江南北后,现在再一次迎来了新的春天。在未来几年内,国家将继续大力扶持纪录片的发展,首先就是播出平台的扩大。

  这主要得益于广电总局此前颁发的新版“限娱令”(简称新政),其中明确规定,全国34家上星综合频道,明年平均每天必须播出30分钟国产纪录片。

  虽然跟电视剧价格还是相差甚远,但国产纪录片眼下成了各大卫视的采购目标。

  体制内

  @浙江卫视明年将播出多部纪录片

  浙江卫视可能是全国卫视中受广电新政影响最小的,因为浙江向来是人文大省,浙江广电集团也一贯重视人文类节目,即使在纪录片前景最惨淡的日子里,浙江卫视依然坚持在做纪录片。当其他电视台忙着找米下锅或赶紧成立制作团队时,浙江卫视节目中心文化专题部主任王欣,心里已经很有底了。

  据王欣介绍,明年浙江卫视将播出《艺术北纬30°》《南宋》等大型电视纪录片,“每部暂定8集,每集45分钟,完全是国际纪录片的规格要求。”另外还有一部关于大运河的纪录片,目前就差一些镜头的后续补拍工作。

  除此之外,浙江卫视的老牌周播人文节目《人文深呼吸》,明年打算推出由李晗担任主持兼制作人的《一本书,一座城》。王欣说:“我们希望通过一本书来读懂一座城市,在我们的策划案中曾这样设想过,是不是可以通过陈丹青、木心的文字读懂老上海,通过冯唐的文字读懂北京?如果反响足够好,我们想读至少100本书,介绍100座城。”

  体制外

  @独立纪录片导演不愿傍靠电视台

  但对大量独立纪录片导演来说,情况并不见得完全乐观。他们目前的出路通常只有两条:要么去国际电影节参赛,继而被国外电视台看中购买版权;要么是被国内电视台买下,但这条路有一定的难度。

  唐先生是纪录片的支持者,他跟很多独立纪录片导演打过交道,“在中国拍纪录片跟拍故事片一样,也要去广电总局申请立项。但很多纪录片的题材都跟社会现实有关,想拿到‘准生证’很难。所以很多导演根本不去立项,直接开拍。”等到拍完后,拿到公映许可证也很难,于是就成了地下电影。

  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张同道承认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不过如果这些“非法”纪录片能被电视台购买,就会自动获得“合法身份”。只是这么做的话,就必须把作品剪辑权交给电视台。影评人卫西谛称这种状况时有发生,“比如一部一个半小时的片子,给你剪成40分钟。”

  这让很多纪录片导演难以接受,因为他们为一部纪录片投入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根本不是用金钱成本可以计算的。所以宁可追求作品的完整性,也不愿作品被剪得支离破碎。

  第三条路

  @拿着提案去找纪录片专业频道

  刘智海是中国美术学院传媒动画学院影视系的教师,每年暑假他都会带学生拍一部纪录片。今年10月,由他执导的纪录片《黑人》还入围了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

  正在广州举办的中国国际纪录片节,刘智海没有参加,“我们的片子关注的都是现实社会题材,对电视台来说,顾虑比较多。就我了解,大部分卫视在选片或栏目规划上还是很传统的。”当然,电视台加大纪录片的播出量,刘智海认为始终是件好事,“起码能提高学生拍纪录片的积极性”。

  独立纪录片导演其实还有第三条路可走——上海SMG纪实频道,国内第一家纪录片专业频道。刘智海说:“他们(SMG纪实频道)每年举办一次纪录片提案会,无论你是纪录片的拍摄方案还是拍到一半的片子,只要通过提案,就能获得电视台提供的一定资金,唯一条件就是拍完的片子要在电视台播放一次,但版权依然在导演手上,你可以拿着片子去国外参赛,这样的措施对独立导演来说比较合理。今年他们就选出了10个国内独立纪录片导演。”至于提供的资金数额,“高的可能有几十万,最低也有十万”。

[责任编辑:杨永青]

向艳梅:一路走来不容易

  “我是不会放弃(奥运会)的。”4年前在最后时刻落选奥运会,让女子举重69公斤级选手向艳梅失落许久,却没有让她就此消沉。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