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于正侵权案|全球百大品牌|扫心地|送诗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大陆文化看点

闫文盛:写作多面手 善塑独特人物 善写心灵独白

时间:2014年01月07日 09:30 来源:太原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闫文盛是一位写作的多面手。散文、小说、诗歌、评论、电视剧等各种文体他都能比较娴熟地运用,几乎可谓文学的十八般武艺样样都拿得起来、耍得开来、使得顺手。他的不少作品有让人耳目一新之感。

  闫文盛的小说善于塑造独特的人物,可谓是抓住了小说之三昧。闫文盛的小说注重表现当下转型期社会人们千疮百孔的生活与错综纠结的心灵。他笔下的人物大多身心俱疲,生活令其遍体鳞伤。作家提供给读者的没有完美人生更没有完美之人,基本上是一些“畸零人”“尴尬人”或“龌龊人”,都是一些无奈又无力与命运及生活抗争下去的小人物。此外,闫文盛小说讲究叙事技巧和手法,每次创作都努力追求有其新颖之处或创新与突破。

  闫文盛的散文创作大致可以归为主观散文类型。人们常说,未经咀嚼和省思的人生没有价值,闫文盛书写的正是经过自己反复咀嚼和省思的人生。在他的笔下,集市、火车站、田园、小巷、夜行车乃至邻居、时间、信件、旧杂志、冰雪、黄昏、睡眠等等往事、经历、家庭、亲人、各种事物和小物件都能成为他的写作对象,都能引发他的无限遐想,并泼墨成篇。这些事物经由其咀嚼省思和主体性照射之后,都被一一激活和照亮,成为了一种有艺术情趣的文本。

  其散文善于从诗性意象或词语入手,书写的是个人经验,在我看来,闫文盛的主观散文传承了独语体散文的传统。作品更多的是书写记忆,更多的是心灵独白,是内心的自语,带有浓烈的主观抒情意味。他的散文中都有鲜明之“我”,描写的都是“我”的或者“我”外化的、外在的思绪、情思或感悟。闫文盛的心灵独语思考的是人与人、人与世界、人与自己、人与存在的关系等诸多生存命题,重自我感觉、感受与感想,具主观性、抒发性,是在平常生活中发现情思与哲理。

  闫文盛的诗歌大多在怀旧与记忆中思考人生和生存。诗行间充满了意象的跳跃和内在旋律,与散文作品相似,同样具有某种哲理性的蕴涵,如《南渡》《客途》《创世纪》等。诗歌是他创作的基点或出发点。诗歌创作的经验极大地影响着他在散文及小说等文体上的创作特点。

  闫文盛的文学评论显示出作者广阔的阅读视野。其评论重文本细读,着眼于文本创造实践和感性分析,或许,阅读视野的开阔以及文学评论的精研,客观上也帮助了闫文盛其他体裁的创作,使其更加清楚自己的创作可以着力、能够突破的地方,从而发现并抢占当下创作的某些空白点,焕发自我创作的个性与特色。

  作为一位青年作家,闫文盛正处于创作旺盛期。他的写作存在很大的可能性。

  一是可以更多地向本土经验转向。包括对太原、山西历史以及历史人物的观照与叙写,也包括可以将笔墨伸向本地化的现实、本地社会生活与故事。

  二是可以更多地向本土资源开掘和学习。可以向本土的民间故事、语言、风俗习惯等学习,从中汲取营养,增强自身作品的地域色彩。

  三是可以向外转向。打开自己的创作视野及天地,将社会现实与心灵哲思更好地勾连起来。(李朝全)

[责任编辑:杨永青]

向艳梅:一路走来不容易

  “我是不会放弃(奥运会)的。”4年前在最后时刻落选奥运会,让女子举重69公斤级选手向艳梅失落许久,却没有让她就此消沉。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