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拖延症,就是到了年底,做事能拖则拖不能拖也拖,知道后果不妙却明知故犯,最终搞得自己狼狈不堪。该症状并非医学意义上的一种病症,却危及不少人的工作和生活。应及时调整心理状态,积极应对。
拖延症,顾名思义,就是将需要做的事留到最后一刻才去完成。此病症“患者”分布广泛,症状因人而异,而年末为病情高发期。到了年末就越不爱干活,能拖就拖,心理原因就是等新的一年开始了,再去重新规划工作。这种状态让整个人都松懈了下来,导致做事没有激情和紧迫感。
成因
1.将大量时间花在非工作事务上,如上网、聊天、玩游戏等;
2.偷懒不想干活,能拖就拖;
3.过于追求完美。
影响
单纯做事拖拉或是懒得去做,只能定义为拖延,仅是一种坏习惯而已,并非医学意义上的一种病症。只有当拖拉的习惯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的情绪,如出现强烈自责情绪或是负罪感,导致人不断地自我否定、自我贬低,并伴生出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时,才需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及治疗。
提醒
首先要找出自己拖拉的真正原因并正视它,最重要的是改变自己的心态,并通过一些方法来帮助自己提高工作效率。
可学着调整心情和处理情绪,或是每天做30至40分钟有氧运动,通过让心境变开朗的方法改变拖延的状态。
关掉网络浏览器、QQ 等,将手机暂时放在一边;工作时集中注意力,在桌边或电脑显示器的边框贴上“现在是工作时间,不准聊Q刷微博”等提醒字句,给自己心理暗示和鼓励等。
拖延症人群需时刻提醒自己,一个人要有计划,在想到与得到之间,必须先做到。要学会“当天的事情当天完成”,给自己制定一个时间计划表,可将简单的工作放在前面完成,这样有助于尽快进入工作状态,也可以试着将棘手的工作安排在效率最高的时刻完成。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