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于正侵权案|全球百大品牌|扫心地|送诗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大陆文化看点

赣剧“寒冬”中迎“新生”:视线瞄准乡村田野

时间:2014年01月10日 09: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中新网南昌1月9日电 题:赣剧“寒冬”中迎“新生”:视线瞄准乡村田野

  作者:王姣

  为打破中国传统戏曲赣剧面临的“人死艺亡”、人才缺失的困局,江西地方赣剧院团一改往日在院校招收演员的习惯,把视线瞄准了赣剧“发源地”的乡村田野,组建起10年来首个赣剧戏曲新生班。

  赣剧的起源和前身为江西“弋阳腔”,弋阳腔是中国古代四大声腔之一,它的发展对京剧、川剧、秦腔等44个剧种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2011年被列为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新网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快餐文化充斥人们娱乐生活的当下,赣剧经营等方面面临诸多困难,遭遇“人才流失的寒冬”。

  江西省赣剧院副院长黄海红9日告诉中新网记者,江西省赣剧院戏曲班于2003年停止招生,全国的赣剧代表性传承人目前仅剩6位,年龄最大的已近百岁,最小的为73岁。赣剧院员工从1986年的百多人锐减至30余人。

  为打破赣剧面临的“人死艺亡”的困局,赣剧院一改往日在大专院校招收演员的习惯,把视线瞄准了赣剧“发源地”的乡村田野。自2013年10月份起,江西省赣剧院深入赣剧“祖籍地”上饶、景德镇等地,边演出边寻觅人才,招收9岁至12岁之间孩童。

  据黄海红介绍,由于师资力量有限,江西省赣剧院与上海戏剧学院达成协议,决定将新招的学员送往上海学习,学员部分学习费用由赣剧院承担。

  “我们必须培养起自己的人,不然难以传承,何谈发展创新。”黄海红说。

  现年81岁,有着“江西梅兰芳”之称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赣剧代表性传承人潘凤霞告诉中新社记者,赣剧是一个兼唱高腔、乱弹、昆腔及其它曲调的多声腔剧种,学习赣剧难度极大,一个演员不仅要有演戏天分,还要有好的扮相,最重要是的对赣剧的热情。(完)

[责任编辑:杨永青]

向艳梅:一路走来不容易

  “我是不会放弃(奥运会)的。”4年前在最后时刻落选奥运会,让女子举重69公斤级选手向艳梅失落许久,却没有让她就此消沉。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