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于正侵权案|全球百大品牌|扫心地|送诗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大陆文化看点

西藏成立贝叶经研究所 将解码千年“佛教元典”

时间:2014年01月16日 09:16 来源:深圳商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西藏自治区日前成立中国首家贝叶经研究所,专门从事对贝叶经的挖掘、抢救、整理和翻译。在浩如烟海的佛教典籍中,这种千百年前由僧人用梵文书写在贝多罗树叶上的经文,被认为是最接近释迦牟尼原始教义的“佛教元典”。

  西藏自治区社科院副院长、贝叶经研究所所长仲布·次仁多杰说:“贝叶经研究所是国内第一个专门从事贝叶经研究的机构。贝叶经作为穿越了千年时空的宝贵资料,对于研究佛学、藏学、佛教历史、佛教绘画、古印度文化和中印文化交流史都有着巨大价值。”

  西藏是当今世界保存贝叶经最多、最丰富的地方,有数万叶贝叶经保存在寺庙、博物馆甚至农家。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和历史烽烟的侵蚀,作为贝叶经诞生地的印度和尼泊尔,留存的贝叶经已经寥寥无几。

  为了加强贝叶经的保护与研究,从2006年起,中国政府启动了迄今最大规模的西藏梵文贝叶经普查。西藏已普查出近6万叶、约12万面、1000多函(种)的贝叶经存世,主要成书于公元8世纪至14世纪之间,绝大部分为梵文写本。少量藏文贝叶经散布于西藏博物馆、布达拉宫等。贝叶经研究所还计划派专家深入西藏农牧区考察,以全面掌握散落在寺院以及百姓家中的贝叶经。

  西藏贝叶经保护专家巴桑罗布说,西藏气候干燥,传统的包经布加护经板的保护方法,加上民众强烈的保护意识,在西藏发现的贝叶经都保存得非常好。西藏梵文贝叶经中孤本、善本、珍本不少,还有一些经书至今未见有藏文、汉文译本。

  贝叶经主要用梵文书写,而全球精通梵文的人屈指可数。“对于贝叶经的研究,无法借助计算机等现代化工具,翻译全靠人工逐字逐句完成,是一项异常艰巨的工程。”仲布·次仁多杰说。

  为了在加强文物保护的同时体现贝叶经的文献价值,西藏已编撰成共61册的《西藏自治区珍藏贝叶经影印大全》,和共4册的《西藏自治区珍藏贝叶经总目录》,为今后的查阅、研究提供了保障。(记者 秦亚洲 黎华玲)

[责任编辑:杨永青]

向艳梅:一路走来不容易

  “我是不会放弃(奥运会)的。”4年前在最后时刻落选奥运会,让女子举重69公斤级选手向艳梅失落许久,却没有让她就此消沉。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