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于正侵权案|全球百大品牌|扫心地|送诗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大陆文化看点

读李密《陈情表》:至孝者才能至忠至善

时间:2014年02月25日 13:53 来源:深圳特区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夏 海

  历史上有两个同名同姓的著名人物叫李密,一为晋朝武阳即今四川彭山县的李密,以《陈情表》名垂后世,属文治范畴;一为隋末唐初的李密,因参与和领导农民起义反隋而扬名天下,属武功范围。文治武功,文治更重要,影响更深远,这是因为人是靠思想站立的,历史也是靠思想的引领而发展进步的。《陈情表》是李密向晋武帝司马炎呈上的表文。当时,晋武帝要李密赴朝任官,做太子洗马,即太子的侍从官,掌管整理图籍、讲经、祭奠先圣先师等事务,李密因祖母生病需要照料不能赴任,因而上表陈情。《陈情表》叙述了李密既要终养祖母以尽孝道、又要躬奉圣命尽忠国家的窘境。在忠孝不能两全的情况下,李密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孝道,拳拳孝心,感天动地,以致古人曰:“读李密《陈情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也。”

  《文心雕龙·章表》指出,汉代公文有章、奏、表、议等名目,其中“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李密以表上奏,是为了便于陈述真情,说明不能赴任的原由。文学史上,臣属给皇帝的奏议,以情真意切、倾诉肺腑之言而感人的,只有《出师表》与《陈情表》,这说明《陈情表》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陈情表》全文470余字,字字如金,无一字多余,无一言赘述,共有四个段落,实质是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祖孙情深。李密自小丧父失母,家境悲惨而孤独,祖母是唯一照顾他的人,并抚育他成人。现在祖母病重卧床,李密侍奉左右,不能须臾分离。第二部分写两难之境。朝廷多次封官于李密,而他都以祖母卧病在床推辞,而今是皇帝任命,诏书已下。一面是圣命不可违抗,一面是祖母需要照顾;一面是尽忠,一面是尽孝,李密进退维谷,处境尴尬。第三部分写先孝后忠。因李密曾任职于刘备的蜀汉王朝,所以他着力表明对晋朝的忠心,自己有奉召之愿,既无异心,也无自命清高之意,以免引起晋武帝的怀疑。同时,李密说明在祖母不得不赡养与皇命不得不遵守的两难选择中,自己报效朝廷的时间长,侍奉祖母的时间短,愿意先尽孝祖母,后尽忠朝廷。《陈情表》感情真挚朴实,铺叙委婉曲折,抒写诚恳深沉,叙事具体感人,确属千古名篇。据史书记载,晋武帝看了《陈情表》,称赞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不但没有向李密问罪,反而还赐予奴婢二人和赡养祖母的费用。

  一般认为,忠和孝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忠心报国、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由于忠孝观念的历史积淀和深入人心,确保了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巍然屹立,确保了中华文明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忠和孝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范畴,它们的联系在于忠和孝都是人性向善和社会正义的显著标志;区别在于忠是对国家而言,孝是对家庭而言。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这个角度比较忠与孝的关系,孝具有更本原的价值和更基础的意义。一个人对家庭的孝不一定能发展为对国家的忠,但对国家的忠必然蕴含着对家庭的孝,因而古人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无怪乎《论语》认为:“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思是,一个人为人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冒犯上者和长者,是很少有的。不喜欢冒犯上者和长者,却喜欢叛逆和捣乱,这种人从来没有过。君子致力于根本的建设,根本树立了,治国和做人的道理也就产生了。孝和悌,这就是仁的根本。《陈情表》之所以被人们千古传颂,就是因为它真情诠释和完美传递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密码。

  品读《陈情表》,我们深深地为李密的至孝所感动。李密对祖母的感情发自肺腑,孝敬祖母可谓至情至性,怎能不令人感动呢?!感动在于,俗语说:“久病无孝子”,而李密长期侍奉久病的祖母,不仅毫无怨言,而且甘之如饴,一以贯之,慎终如初,确实做到了至诚至孝。据《晋书·李密传》记载:祖母有疾,李密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左右;膳食、汤药,必亲口尝后进献。李密在《陈情表》中表达了对祖母的殷殷反哺之情,这就是“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乌鸟,是指乌鸦能反哺母鸟的传说,用来比喻孝养长辈之人,李密恳请晋武帝给予他终养祖母的恩典。感动在于,在忠孝两难选择中,李密首先选择了孝。实际上,李密也是有可能选择忠孝两全的,即一方面奉诏进京任职,另一方面请人侍奉祖母,这在当时大概也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接受。但李密把孝视为至高无上,他孝敬祖母既要心到,也要人到;他必须亲自侍奉祖母于左右,赡养祖母以天年。心是无形的,人是有形的,以无形之心依附有形之人,才会让人感到踏实可信,感到孝的高尚和纯洁。感动在于,做官、入仕一直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人生的首要选择,但为了孝敬祖母,李密可以放弃官职,舍弃名利。这样做是需要勇气和意志的,因为这可能会引起朝廷的误解,也可能带来社会的压力,而李密却是多次辞官,这就更不容易了。

  品读《陈情表》,我们也要为李密的真诚所感动。至孝虽然是《陈情表》感动人的核心因素,但真诚却是《陈情表》感动人的基础。一定意义上说,晋武帝同意李密辞官尽孝,也是由于《陈情表》的真诚,向晋武帝讲明了真实情况。一是讲明了真实的家境。李密开篇就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即李密命运坎坷多灾,早年遭受忧患和不幸。这种不幸既表现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还表现在“行年四岁,舅夺母志。”李密四岁时就丧父失母,则是悲剧中的悲剧。悲剧还不止这些,李密年幼时常患疾病,直到九岁时还走不稳路,“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除了家庭的不幸,李密十分孤单,还要忍受孤独的痛苦。“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这说明李密既无叔伯,又无兄弟,只有自己无依无靠地独自生活,只有身体和身影的相互伴慰,真是身世悲苦、家境凄凉。二是讲明真实的祖孙之情。在李密失怙失恃的情况下,“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现在李密四十四岁了,祖母也九十六岁了,“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俩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这里叙述的祖孙之情,感人之深,令人潸然泪下。三是说明真实的祖母病情。李密说,祖母长期卧病在床,目前,更是命悬一线,危在旦夕,即祖母“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四是陈述真实的心境。面对忠孝的选择,李密的心情是非常矛盾的。李密坦言:“臣之进退,实为狼狈。”《陈情表》所言质朴真诚,实实在在。“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正是李密的真诚,不仅提升了孝的境界,夯实了孝的基础,而且打动了晋武帝,打动所有《陈情表》的读者。

  清代学者评论《陈情表》“无一语不委婉动人,固是至情至性之文。”《陈情表》最大的社会历史价值在于从人的心灵深处升华了孝的价值,固化了孝的理念;给人们最大的启示就是要尽孝、至孝。孝敬父母,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更是不证自明的人生逻辑前提。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如果不能孝敬生他养他的父母,不能孝敬这个世界上他最亲近的人,那他怎么可能担负起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社会的责任。所以,孝是做人最基本的品质,至孝者才能至忠;至孝者才能至善。即使在物质极大丰富和社会保障不断完善的今天,我们仍然需要传承孝的文化,弘扬孝的道德,鼓励孝的行为。因为物质的丰富代替不了亲情的温暖,社会的保障弥补不了子女的反哺。更重要的是,孝是忠和善的基础,只有能够尽孝于父母之人,才能尽忠于国家,才能行善于社会。

[责任编辑:杨永青]

向艳梅:一路走来不容易

  “我是不会放弃(奥运会)的。”4年前在最后时刻落选奥运会,让女子举重69公斤级选手向艳梅失落许久,却没有让她就此消沉。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