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于正侵权案|全球百大品牌|扫心地|送诗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大陆文化看点

“反腐”成小说的黄金题材 反腐书介入社会现实

时间:2014年02月26日 09:01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在当当网图书2014年1月的新书热卖榜上,排名前20位的图书中,有讲健康保健的《冀连梅谈:中国人应该这样用药》,有讲父爱教育的《爸爸去哪儿》,有分析最新全球经济动态的《货币战争》,有解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郎咸平说:改革如何再出发》,还有观察移动互联网商机的《一部手机打天下:人类最后的掘金机会》和《决胜移动终端:移动互联时代影响消费者决策的6大关键》等——这些普通读者用买书投票出来的结果,涉及政治、经济、健康、教育等国计民生。通过畅销书这个媒介,大致能勾勒出一张民众关心话题的列表。

  反腐书:介入社会现实

  反腐内容一直是近年来官场小说的核心内容。其中,陆天明的“反腐四部曲”《省委书记》、《苍天在上》、《大雪无痕》、《高纬度战栗》,数年来再版多次,去年再次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根据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也在热播。

  此外,以《中国式饭局》、《接待处处长》等官场小说闻名的作家高和,又在去年先后推出《前门》、《中堂》、《后院》3部系列小说。3个不同的故事都瞄准了当今社会最流行的问题:人事变动带来的激烈竞争、公车改革背后的利益纠葛、社区管理中的弊病。这些故事最终都指向一个主题——反腐。

  最近,反腐已不仅是小说的黄金题材,也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现象。如,被评为2014年“书香羊城”30本好书之一的《全球腐败:现代社会中的金钱、权力和道德》,描述了发生在各个国家的贪腐案例,分析了引发腐败的原因,也提供了一些反腐的有效方法。有读者认为这是一本教科书——“全面了解腐败的态势,能为中国反腐工作打开一扇窗。”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国外反腐经验中借鉴成功经验,是我国图书市场中一批反腐书的新特征。如,《战后日本的腐败与治理——以震撼政坛的四大腐败案为例》、《腐败与改革——美国历史上的经验教训》、《香港反腐败制度体系研究》……

  瑞典哥德堡大学政治学教授博·罗斯坦在其撰写的《政府质量:执政能力与腐败、社会信任和不平等》中得出结论:“如果人们认为政府机构腐败,不仅会对政府失去信任,甚至会觉得国民也不可信任,因此导致社会交易成本增加,法律制度执行困难,经济发展受阻……”此书被认为“对当下中国政府执政建设极具参考意义”。

  反腐书虽然讲的是“官”的事,却是“民”最关心的话题。当反腐书从只能在小说里制造虚幻的心灵安慰,到现在逐渐成为现实的行动指南,百姓对反腐工作的信任感自然上升。

  微信营销书:引发掘金潮

  当前,我国微信用户突破6亿,微信不仅是一个手机软件,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掘金潮”正在风起云涌。据本报2月17日刊登的《“朋友圈”里的生意人》一文称,“现在刷微信朋友圈有时感觉像在逛淘宝,记者随机调查了50个人,其中42个人的朋友圈里卖东西”。

  在这样的背景下,微信营销书应时而生、一时扎堆儿——《微信来了》、《微信,这么玩才赚钱》、《微信营销解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革命》、《微信营销完全攻略》、《无微不至:5分钟玩转微信营销》……“微信”已俨然成为继“大数据”之后营销书的最新关键词。

  这类书籍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以“史上第一本”、“国内第一本”之名粉墨登场,随着书市竞争加剧,逐渐面向不同的细分市场。如,或是自称“唯一基于最新微信5.0版本”,或是以“国内首本关于微信公众平台二次开发”为噱头。

  凭借方兴未艾的市场需求,微信营销书几乎本本畅销,在商品评论中可以看到数千乃至上万条五星级评价。不过,营销书的掺水现象也显露无遗。在豆瓣网读书频道,有读者批评,“这本书就是作者用来推广自家微信的一个幌子”;而更细心的读者发现,不少书籍所谓的满分评价,是“网络水军”刷屏的假象。

  相比媒体高昂的广告费,微信几乎是免费的,这为大量草根创业者带来了机会,微信营销书正是契合了这样的心态。

  平民史:记录百姓身边故事

  见多了家国天下的波澜壮阔和市场经济的瞬息万变,大众突然发现,原来自己也是图书的主角。去年,一批记录小人物历史的书籍闯入读者视野——《从小李到老李》、《平如美棠》、《穷时候,乱时候》、《蹉跎坡旧事》、《雨打芭蕉》、《活路》……这些书兼备“历史”的厚重和“传记”的真实。平民史书籍之所以畅销,最大的原因就是两个字——亲切。这是百姓自己的故事。

  其中,《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被誉为“2013年度中国最美的书”。87岁时,饶平如的妻子毛美棠去世,悲伤的他最终决定画下“我俩的故事”。老人说:“死是没有办法的事,但画下来的时候,人还能存在。”于是,这本书深情地记载了一个普通中国家庭的记忆,讲述了一段因时间而愈发美好的爱情,感动了无数读者。

  60岁识字、70岁学写作的老太太姜淑梅,用一本《穷时候,乱时候》在2013年创下了一个阅读奇迹,被称为“第一本纯正的听老人讲故事的书”。该书讲述了一个普通中国妇女的悲欢,更难能可贵的是,字里行间没有抱怨。无论是战乱、饥荒、女人地位低下,老人只是平静地告诉读者有这么一回事儿,而她就这样走过。书中写到的婚丧嫁娶、生活习俗等,也为渐行渐远的中国乡土社会留下了珍贵的记录。

  去年5月出版、长达70万字的《蹉跎坡旧事》,作者沈博爱出生于1936年,是湖南浏阳的退休教师。该书从土地改革讲到整风运动,又从“文革”讲到改革开放。书中讲述了作者第一个孩子夭亡、前妻远嫁湖北、祖父在绝望中死去等悲惨的人生经历,但整本书的风格并不哀怨,而是昂扬不屈。

  该类书籍自去年出版之后,今年伊始销量看涨,被认为“适合全家阅读”。有分析认为,百姓有了写史的机会,国家记忆就会更加丰满。这类书的价值,就如同《蹉跎坡旧事》责编、作家“十年砍柴”所评价的,“体现了中国人极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对苦难乐观的人生态度”。记者 蒋肖斌文并摄

[责任编辑:杨永青]

向艳梅:一路走来不容易

  “我是不会放弃(奥运会)的。”4年前在最后时刻落选奥运会,让女子举重69公斤级选手向艳梅失落许久,却没有让她就此消沉。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