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于正侵权案|全球百大品牌|扫心地|送诗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大陆文化看点

扬州“照片式家谱”走红:10张全家福时间跨度80年

时间:2014年02月27日 13:16 来源:扬州晚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1946年,胡永康与6位弟弟妹妹。

  这组照片时间跨度80年,展示了胡家从4口人的小家庭壮大为71人(目前健在66人)大家庭的过程。

  【阅读提示】

  央视马年春晚,歌曲《时间都去哪了》所配的大萌子与其父亲30年的30张合影,感动了无数人。在扬州江阳苑,84岁的老摄影爱好者胡永康,近日以“寿辰的留念,家族的记忆”为题,将10张家庭老照片组合在一起,制作了“照片式家谱”,这些跨世纪的全家福讲述了家族不同年代的故事。

  【1935年全家福】

  4口之家,父母25岁

  第一张照片摄于1935年,是胡永康的父亲、母亲与胡永康及大弟弟胡永年的合影,当时胡永康才3周岁。第二张照片为2年后,增加了二弟弟。

  “照片式家谱”更能直观地看出“时间都去哪了”。从照片中可以看出,1935年时的胡永康父亲,戴着一副圆形眼镜,猛一看似乎是民国版的陈道明,俊秀儒雅;而其母亲穿着碎花棉袄,皮肤雪白,相貌端庄,看上去就是江南女子。

  胡永康介绍,他的父母都是湖北武昌人,且都是大户人家出身,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与弟弟出生后,全家来到扬州,他父亲在镇扬电厂工作,解放后还曾获得省级先进;他母亲解放初期曾经是居委会的妇女主任,以脾气好、心地善良出名。

  【1956年全家福】

  13口之家 父母46岁

  到了1956年,家庭人口增加到了13人,除了胡永康的弟弟妹妹外,还有胡永康的妻子、儿子。

  胡永康说,他共有弟弟妹妹9人,他与最小的弟弟相差达27岁,但由于受传统家风影响,年龄的悬殊并未影响到兄弟姐妹的感情。昨天早晨,胡家10名兄弟姐妹集体吃早茶。胡永康告诉记者,他们10名兄弟姐妹曾经约定,每月聚会一次,轮流坐庄,这样做的目的有三:加强互动、加强感情、加强团结。

  【2010年全家福】

  66口之家 母亲100岁

  到2010年,胡永康的母亲100岁时,家庭人数增加到70人,健在的66人。

  胡永康说,他之所以能做成“照片式家谱”,与其父母喜欢拍照有关,这些老照片对于其家庭而言弥足珍贵。

  胡永康说,他的父母也许受家庭及社会时尚的影响,非常喜欢拍照片。印象中,逢年过节或父母过生日,全家都要到照相馆拍全家福。

  这一家庭传统影响了他,他从年轻时就爱上拍照。“照片式家谱”中6张黑白照,是他的父母带着全家人到照相馆拍的,其余4张彩色照片,均为他所拍。最后一张照片为去年所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家福,而是胡永康添了曾外孙女后,特意与他已103岁的母亲合拍的五代同堂照。

  一晃80年过去了,胡永康从3岁儿童变成了八旬老人,而他的父亲于1981年去世,其母亲也于去年去世。

  【当事人讲述】

  制作“照片式家谱”

  是创新

  网络时代的年轻父母们,喜欢利用微博、QQ空间等记录儿女成长轨迹,胡永康制作“照片式家谱”也是受其启发,将传统的家谱予以创新。

  胡永康说,他从1958年开始玩照相机,一开始使用华山牌旁轴相机(取景框在旁边,仿德国莱卡),后来国产、进口相机都使用过,最自豪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一位亲友送给他一部美能达7000相机,当时就价值数万元,曾得到扬州中国照相馆的认可,是扬州业余摄影者手中最好的相机,当时有句流行语叫“万元户”,胡永康就被人称为“万元户”。

  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胡永康觉得春天来了,因为数码相机不用胶卷,可以随意拍。后来,他又跟晚辈们学会使用电脑,正因学会了电脑,让胡永康产生了制作“照片式家谱”的想法。胡永康说,他家里人拍的照片非常多,他制作“照片式家谱”时做了筛选,选出了最具家庭代表意义的老照片。他将筛选出的老照片制作好,然后送去扩印,并一一送给胡家所有人。

  胡永康说,传统家谱都是文字式的,不直观,而用照片制作家谱,非常直观,一目了然。而随着各种技术的发展,也许将来还有更加直观的记录家族史的方式。

  通讯员 曹霞 记者 刘峰生

  新闻附件

  “照片式家谱”

  1935年 4口之家 父母25岁

  1937年 5口之家 父母27岁

  1956年 13口之家 父母46岁

  1960年 15口之家 父母50岁

  1966年 17口之家 父母56岁

  1980年 33口之家 父母70岁

  1990年 43口之家 母亲80岁

  2000年 55口之家 母亲90岁

[责任编辑:杨永青]

向艳梅:一路走来不容易

  “我是不会放弃(奥运会)的。”4年前在最后时刻落选奥运会,让女子举重69公斤级选手向艳梅失落许久,却没有让她就此消沉。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