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偶像剧,国内曾经有过两个方向的尝试:一是向日韩剧、台剧学习模仿,如《一起来看流星雨》,但这一类产量并不多,且被观众大骂“山寨”;另一类是青春剧、成长励志剧,更多讲述年轻人的成长,如《奋斗》,打着“偶像”的擦边球。基本上,国产剧强调的是“接地气”、贴近生活,和唯美爱情的韩剧走了一条不同方向的路。
今年,上海尚世影业副总徐晓鸥手头就有两部青春题材的电视剧:电视版《致青春》和《长大》,她承认,对于为爱而爱的纯偶像剧已基本放弃,“偶像剧的核心在于演员养眼、纯爱,重点在于做好情景假设,把爱情故事装进去。对内地观众来说,日韩剧、台剧的情景假设做得好,一个原因是因为我们离他们有距离,从而产生投射。一旦放到自己的生活中,那就很难走纯情感的模式了,这也是我们观众不满意国产偶像剧的原因。距离产生美,所以就算翻拍国外比较火的偶像剧也很难成功”。
相对国内其他城市而言,上海的都市化、时尚感更适合偶像剧,徐晓鸥表示,上海制造的电视剧从题材选择上的确会偏都市,有着强烈的海派风格,但偶像剧还没有成为主流题材,“毕竟在中国,偶像剧的市场容量不大,还属于边缘化题材”。原因在于,对电视台这一传统平台,传统受众是中老年群体,他们并不青睐偶像剧,但徐晓鸥预测,随着网络的发展,两三年后这会成为上升题材,“以后影视公司创作更分化,一类是倾向传统平台,一类则是网络为主。虽然和电视台的购剧成本比,视频网站还偏低,但目前确实已经有一些公司在制作为视频网站定制的电视剧了,而随着视频网站整体购买力的提高,偶像剧会有更多成长空间”。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