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于正侵权案|全球百大品牌|扫心地|送诗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大陆文化看点

内蒙古《辽代四时捺钵图》再现契丹人生活习俗

时间:2014年03月07日 08: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中新网赤峰3月6日电 (李爱平、李富)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知名画家王青煜等人近日完成的辽代习俗国画《辽代四时捺钵图》,共4幅,竖幅春、秋、冬,每幅长2.1米,宽1.5米,夏为横幅,长5.7米,高1.7米,生动地再现了契丹人的游牧渔猎生活习俗,得到业界首肯。

  作为内蒙古巴林左旗辽金史研究会会员的王青煜介绍说,辽代的四时捺钵不仅是契丹人的游牧渔猎生活习俗,更是契丹人首创的一种政治制度,它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进行流动行政。对于这种廵狩形式契丹语称之为“四时捺钵”。

  按王青煜的说法,“捺钵”是契丹语,译成汉语有“行在、行营、行宫、营盘、驻跸地”等含义。“四时捺钵”是辽代中央政府在一年四季迁徙在不同的地点办公的政治名词。因季节与驻跸地的变换,四时内容各不相同,因此才有了“春水”、“秋山”、“清暑”、“坐冬”等称呼。也就是辽代的中央政府一年四季在京都外流动行政。

  资料显示,巴林左旗是辽文化的故乡和发祥地,亦是辽王朝的故都,是中国辽文化最为富集的地区。该旗作为辽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达200多年。而辽上京则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在草原上营建的第一座都城,契丹人民在这里创造了巴林左旗的辉煌历史。(完)

[责任编辑:杨永青]

向艳梅:一路走来不容易

  “我是不会放弃(奥运会)的。”4年前在最后时刻落选奥运会,让女子举重69公斤级选手向艳梅失落许久,却没有让她就此消沉。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