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3月5日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查《关于201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显示,2014年,中央预算主要支出项目拟安排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512.29亿元。主要用于支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推动公共文化资源整合和统筹利用,以农村和中西部贫困地区为重点,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促进全民体育健身活动开展,支持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等。
近年来,两会上关于文化投入的话题常能引起代表委员们的极大兴趣。文化投入究竟应该怎么投、投到哪里,如何对资金和设备进行监督管理,成为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从事过多年文化工作的全国人大代表、国家艺术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赵少华在今年两会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两次提到加大文化投入的话题。赵少华将近年来文化投入状况进行了深度分析,并和教育、科技、卫生等方面的投入进行了比较。赵少华认为,文化建设投入总量不足、文化投入和经济发展差距明显、文化投入结构不均衡、老少边穷和少数民族地区投入更少是突出问题,今后政府应该在这方面有所加强。
文化投入要往哪里投?全国政协委员、齐齐哈尔大学校长马立群认为,我国已经基本完成了包括乡镇文化站、文化馆、美术馆等在内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免费开放进展顺利,文化馆、博物馆等单位基本有了资金保障,但这些还远远不够,很多文化场所还是由于缺少资金和设备,不能正常运转。马立群举例说,在东北,特别是黑龙江,每年6个月的采暖期往往是群众冬闲需要文化滋润的时期,而这时常常因为没有取暖资金,很多乡镇文化站被闲置。村屯作为文化建设的最基层单位,群众对文化的需要是很急迫的,因此他建议下一步加大对村屯文化设施投入的力度。
马立群特别强调了对文化产业的资金投入。他认为,国家对出口文化企业和大型文化产业园区有扶持政策,但对小微文化企业的扶持力度明显不足,因此呼吁国家制定出台有关政策。
针对基层文艺院团人才流失严重的情况,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艺术总监李梅建议,政府应出资设立优秀文艺人才基金,实行艺术家津贴制度,对有突出贡献的艺术家和拔尖艺术人才,每月给予不同额度的补贴;同时建立文化艺术发展基金会,根据各地实际,科学立项,严格管理,重点投入,奖励扶持,不断打造具有地域代表性的艺术精品,推动艺术事业繁荣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南宁市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演员韦丽萍建议,政府应将更多文化投入放在基层。她介绍,广西很多农村地处深山,交通不便,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缺少,村民们世代居住于此,能够看到演出的机会非常少。因此她建议,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进程中,资金和政策都要向边远地区倾斜,同时,政府还需要投入资金购买文化服务,把文艺演出和文化服务送到这些地方,让那里的村民也能享受到文化改革发展的成果。
全国图书馆管理专家、黑龙江省图书馆馆长高文华针对图书投入问题说,现在全国图书人均占有量明显偏低,城市还好些,在基层特别是边远山村,图书人均占有率不足0.3本的村屯随处可见,现在很多人不是不爱读书,而是可选择的图书实在太少。在我国很多县级图书馆,每年的图书更新率为零,很多时候没钱买书。国家需要在这方面加大投入。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哈尔滨泰富电器公司董事长杨天夫认为,文化光投入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让文化投入发生作用,国家每年拿出大把的资金和大量设备投入到文化建设中,这些投入究竟能发挥多大作用?杨天夫建议,国家应建立跟踪问效机制,一是不能让投入的资金打水漂,二是不能让设备闲置,三是不能让使用资金和设备的人整日无所事事、无所作为。
赵少华说,文化投入关乎群众整体文化素养的提升,关乎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增强,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通过科学合理的文化投入,用最能反映时代精神的健康的文学艺术和生动活泼的群众文化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可以推动经济与文化的协调发展,对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产生巨大的影响。记者 张建友 张晓楠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