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于正侵权案|全球百大品牌|扫心地|送诗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大陆文化看点

蒙古族老太太耄耋之年毛笔书写《蒙古秘史》

时间:2014年03月13日 08: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蒙古族老太太耄耋之年毛笔书写《蒙古秘史》

  图为额尔登苏布达老人正在伏案书写。

  中新网锡林郭勒3月12日电 题:蒙古族老太太额尔登苏布达:耄耋之年毛笔书写《蒙古秘史》

  作者:乌瑶、于立平

  “我是在赶时间实现自己的愿望,下定决心要写成这部书,现在目的达到了,这对我来说是办了一个非常重大的事情啊,所以我心满意足,感恩所有关注我、为我操心的人!”穿着一袭蓝色蒙古袍、满头银发的额尔登苏布达老太太笑呵呵地说。

  额尔登苏布达,78岁,蒙古族,生活在锡林郭勒大草原的阿巴嘎旗,退休前从事教育工作35年。自2013年9月开始抄写蒙古族史学瑰宝《蒙古秘史》,日前终于写完。数天前,她把书写好的《蒙古秘史》复印并装订成册,赠送给内蒙古成吉思汗文献博物馆。未来,她还希望能够送给阿巴嘎旗博物馆一份。

  据公开资料显示,《蒙古秘史》是一部记述蒙古民族形成、发展、壮大之历程的历史典籍,是蒙古民族现存最早的历史文学长卷,对蒙古民族有着特殊的意义。原书是用畏吾体蒙古文即古蒙文写成的,成书年代大约是十三世纪,作者佚名。

  说起写书的缘由,额尔登苏布达有一番肺腑之言:“我书写这本书,是为了让人们珍惜蒙古传统文化遗产,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为蒙古文化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让民族后代继承蒙古文化。我虽然做的只是点点滴滴的工作,但只要对影响其他人有好处,我就乐意去做。”

  说起写作的过程,额尔登苏布达说得轻描淡写。“我抄写的是由额尔登泰、乌云达赉转写《蒙古秘史》现代蒙古语版,用毛笔写,16开宣纸写了近700页,今年2月底写完的。”

  对她而言,抄书是一件非常严肃的大事。“心要静,手要稳,不能抖动,握笔要紧,还要握直,坐姿要正。毛笔、墨汁、宣纸配套才能写好字。”老人继续说道,“《蒙古秘史》是世界上著名的文献类资料书,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而且用多种文字出版发行,各国专家学者也研究了有600年的历史了,其中还有一家三代从事研究的。”

  老人告诉记者,她给自己规定一天写1-2个小时,大概写3-4页。“每天一大早吃完早点就开始写,像草原冬天的早晨天色可黑啦,得开着灯呢。”

  老人还说,因为找不到书写蒙古文专用的竖格宣纸,就只好用了写汉字的方格纸,效果很不理想。而且这里也没有可选择的好毛笔,用毛笔写与用铅笔、油笔钢笔写大不一样,不能写快,一定要慢慢的一笔一划写,而且写几个字就要蘸一次墨,砚台要平,上面不能有墨干痕迹,须保持洁净才行。“如果写坏了,就只能忍痛割爱了。但写得认真,坏的不多。”

  在每天早上的“例行公事”后,她才开始正式的日常生活。“我一个人过,平时的家务也不少呢。做饭、洗东西、打扫房间,看报纸、跟老朋友们微信聊天,忙活忙活一天就过去了。”

  老人的身体其实并不太好。额尔登苏布达在2013年做过几次大手术后,身上就多了两样东西——大便用的安舒造口袋和小便用的一次性引流袋。“我爱干净,天天洗头洗脚,这些袋子一天也要清洗好几回。”

  书稿写好后,她再按章节进行装订,整整齐齐摆成一大溜儿。没事干就翻翻,心里可满足了。“世界上的游牧民族没几个像这样系统、全面、清晰地留下自己的历史的,唯蒙古族游牧者留下了这样一部经典著作。”说起本民族的文化,这个近80岁的老太太既兴奋又自豪。

  抄完《秘史》,老人也了了一桩心愿。谈及未来的退休生活,她说:“以后可能会再写写东西,但像这样大部头的我是不写了,身体不行啦。”(完)

[责任编辑:杨永青]

向艳梅:一路走来不容易

  “我是不会放弃(奥运会)的。”4年前在最后时刻落选奥运会,让女子举重69公斤级选手向艳梅失落许久,却没有让她就此消沉。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