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石家庄3月17日电 (申玲敏 陈林)17日,河北省正定县正定文庙内古乐悠扬,“甲午年春祭至圣先师释奠礼”在此举行,近300名儒者儒生及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礼仪和现场观礼。
正定文庙始建于明洪武七年(一三七四年),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鉴定其为五代时期遗存,内存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庙大成殿。
当日,在正定文庙举行的释奠礼上,百余名老师和学生在庄严肃穆的钟鼓声中,尊古制、循古礼,手捧笏板、乐器,依次步入文庙,向“至圣先师”孔子致最高敬意。
整个祭祀过程由迎神、初献、亚献、终献等10部分组成,献官们头戴七梁冠,身着玄衣曛裳,手持笏板,腰佩玉带,威仪十足。乐生们展示了正统的中华雅乐,琴、埙、箫、鼓、钟、磬等多种乐器合奏,古乐悠扬、韵味悠长。
据河北省儒教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高士涛介绍,“释奠礼”是祭祀孔子的传统礼仪,其仪程在中国典籍中有明确记载,以明代释奠礼仪为正统。河北省亦以明制释奠礼为标准,全体人员着汉服进行仪式。古代的祭孔分为“秋祭”和“春祭”,这次活动是河北正定恢复释奠礼的第9个年头。
高士涛说,儒教文化肇基于三皇五帝、尧舜禹汤等中华民族的先祖圣王,中兴于大成至圣文宣王孔子,弘传于孟子、董子、韩子、朱子等无数先儒先贤,文化血脉绵延五千余年。释奠礼就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清楚的一个重要途径,它通过内在的斋戒自省以及外在的礼仪乐舞等表达对以至圣先师孔子为代表的先儒先贤的尊敬与感谢。
石家庄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梁勇表示,面对越来越多外来事物的冲击,通过释奠礼的活动,恢复民族的记忆、弘扬传统文化、唤起民族情感非常重要。
为推动河北儒教事业的复兴和发展,河北省儒教研究会在此次春祭释奠礼上,正式启动“儒门复兴齐出力,万家同结万福缘”万福大结缘活动。(完)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