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出著名科幻小说《三体》之后,刘慈欣再出新作,畅谈关于中国与世界科幻领域的各种观点。昨日,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仍在山西娘子关某大型电站工作的刘慈欣,他坦承:“《三体》的成功应该是不可复制了。”
科幻文学在全世界都低迷
刘慈欣的《三体》,是国内近年来少有的畅销科幻小说,它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但他认为:《三体》的成功不可复制了。
近年来,科幻文学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呈低迷之势,“在欧洲和日本,科幻文学的规模甚至还不如我们;《三体》在台湾、韩国都是卖不了几本,可以用惨淡来形容。”
对此,刘慈欣认为:“科幻生长的土壤,就是科学带给人们的神奇感,以及对技术可能创造的迷人未来的向往”,现在,技术日益渗透生活,“这种神奇感和向往正在消失”。
“我们只有从科学中开掘新的神奇视点,并把这种神奇大众化,才能最终拯救科幻文学。”刘慈欣说。
国内读者难接受疯狂的想象
分析国内科幻文学现状,刘慈欣认为“国内的读者偏爱贴近现实的科幻,稍微超脱和疯狂一些的想象就无法接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科幻大多是近未来的。”
“科幻的存在就是为了科学幻想,现在科学要被抛弃了,那只剩下幻想。展现想象世界是这个文学品种的起点和目的。想看对现实的描写干吗要看科幻?”刘慈欣发问。
刘慈欣说,“科幻是一种能飞进来的文学,我们偏偏喜欢让它在地上爬行。”
魔幻与科幻并不排斥
当各种奇幻、魔幻小说在网络上大行其道之时,很多读者一面鄙视它们“纯属瞎扯”,一面又在为它们买单。
坚持科幻文学科学性的刘慈欣,对这些文学样式倒并不排斥,“我最近看到的最牛小说,就是《冰与火之歌》,它就是典型的魔幻主义文学,作者乔治·马丁拥有深厚的文化与历史背景,以及惊人的想象力。”
虽然各种奇幻、魔幻文学泥沙俱下,但刘慈欣相信:“它们中将越来越多地渗入科幻的因素,科幻也可能从奇幻中学到吸引读者的表现方式。”
令刘慈欣感到高兴的是,原来从事传统文学写作的江南,以及科学松鼠会的众多科普作者,也都在尝试从事幻想文学的写作,这将让中国科幻文学拥有更广泛的构成,争取更多读者。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