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于正侵权案|全球百大品牌|扫心地|送诗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大陆文化看点

南京网友回忆“舌尖上的童年”:糖芋苗 蒸儿糕(图)

时间:2014年04月21日 14:33 来源:江南时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吃货们,每周五晚上,请自备干粮,准时守在电视机前,因为《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以下简称《舌尖2》)正一集一集地在诱惑你。

  而所有吃货的童年对食物的记忆总是最美好而难忘的。在南京,它可能是一碗糖芋苗,也可能是一根马头牌冰棒;可能是一小块蒸儿糕,也可能是一碗香喷喷的柴火馄饨……

  小小的一个个点心、一份份小吃,承载着太多南京人童年的故事。

  江南时报记者 程岚岚 李爽 黄勇 文 秦怀珠 摄

  【执著篇】

  为吃5分一碗的糖芋苗

  老吴一站就是几小时

  糖芋苗是南京一道出名的甜点,主要由新鲜的小芋头、桂花糖浆、藕粉、冰糖、食用碱等制作而成。在文火的慢慢熬制下,一揭开锅盖,老远就能闻到阵阵浓郁的桂花香。

  这道甜点,据说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而对于吴晓平来说,它,就是他童年的回忆。

  南京十八频道《听我韶韶》主持人吴晓平告诉记者,他小的时候家住南京解放电影院旁边,有个胖大嫂每天上午都在电影院旁支一口大锅,煮上满满一锅的糖芋苗,拿着勺子一边敲锅,一边开始叫卖:“糖芋苗,5分一碗!5分一碗!”吴晓平说:“那时每天早上上学的时候她就已经开始在卖,放学回来时就闻到满街飘香,正好是肚子饿的时候,小孩子那个馋啊,都恨不得流口水了!”

  回到家,吴晓平就拿上一个茶缸跑到糖芋苗的锅前,跟其他几个已经等在那的小孩儿一块并排站着。“有时一站就站上几个小时,到天快黑(糖芋苗)要刮锅的时候,那个胖大嫂就会对我们说‘来来来,给你们!’”吴晓平笑着说:“原本5分钱一小碗的糖芋苗,这个时候只要3分钱就能打上一大茶缸,打回去以后全家人一起吃。那时候条件不好,一星期也吃不到一次。”

  最让吴晓平印象深刻的是他有一回生病。“那天特别想吃糖芋苗,脸烧得通红,馋得远远地站在一边看。老板许是心情好,直接把我叫过去打了满满一大茶缸,都没问我要钱。直到我问她价钱,她才想了想最后只收了我2分钱。”吴晓平感慨地说,直到今天一吃糖芋苗,他就会想到当年这事。“真的特别感动!”

  两分钱的蒸儿糕

  一口一口舔着吃

  谈起儿时记忆中的味道,年近60的张阿姨毫不犹豫地告诉记者,直到今天她还能清楚地记得蒸儿糕甜甜糯糯的味道。

  “我从小是外婆带大的,印象中外婆家巷子口每天都有一个黑黑瘦瘦的老太挑着担子,一头盛米粉,一头是小火炉。炉膛里燃烧着劈好的一段段木柴,热腾腾的蒸筒总是冒着青烟,甜甜的味道老远就能闻到。”张阿姨说。

  据了解,蒸儿糕是南京人传统食品。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既是零食,也是母亲奶水不足时,喂养小儿的辅食。卖糕人先装入米粉,再加入黑芝麻末白糖做馅,然后再加上米粉,摊平加盖,放在锅炉上蒸。

  一块普通的糕点,为什么能让张阿姨久久不能忘怀呢?张阿姨介绍说,在她小时候,零食品种没有现在那么多,口味也非常单一,能吃上爆米花、蒸儿糕都算是“高大上”的小零食了。

  张阿姨告诉记者,她是一群外婆带大孩子中最小的。每天早上外婆牵着她送哥哥姐姐上幼儿园、上学,回家路过巷子口她都要缠着外婆给她买蒸儿糕吃,不买就会又哭又闹。虽然那时候一块蒸儿糕只卖两分钱,但是要让家里所有孩子都有的吃,还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因此,被张阿姨哭闹的实在没有办法了,外婆就会背着哥哥姐姐给张阿姨偷偷买一块解解馋。张阿姨说:“一块蒸儿糕放在手心上,都不舍得吃。一口一口舔,慢慢感受那种松软的甜味。吃到最后一口的时候,那更是舍不得张口了。”

  【偷吃篇】

  甜甜炒米糖,一边高来一边低

  还记得儿时学校门口私人小卖部的柜台上,那一个个高大的玻璃罐吗?里面往往装着各种小孩子爱吃的小零食:炒米糖、山楂球、果丹皮……

  对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那些玻璃罐里的零食就是他们童年的一个个小故事。

  老南京张敏芳告诉记者,那种把糯米或大米放在锅里炒一下,和滚烫的糖稀揉捏在一起制成的炒米糖是她小时候的最爱。现在40多年过去了,她一上超市,还是会买炒米糖。

  张敏芳笑着说,那时候的零食家里都是分配的,规定每天只能吃几个。“要是吃到炒米糖,就最开心了!拿在手心里,一粒米一粒米的数着吃,一天吃下来,糖都化在手上了,黏糊糊的还不舍得去洗手。有时,还会特意拿到小伙伴们中间去炫耀一番:‘看!我有零食吃!’”

  提起炒米糖,张敏芳说她的弟弟还干过一件让大人们哭笑不得的事情。“家里大人怕我们小孩子偷吃,就把炒米糖也用透明的罐子装起来,放在高处。如果罐里的炒米糖变少了,立刻就能被发现。”可没想到张敏芳的弟弟古灵精怪,想出了一个偷吃还不被大人发现的方法:“他偷吃了炒米糖以后,把剩余的炒米糖再在罐子里摇一下,变成一边高一边低的造型,把显多的那面朝外。结果等大人发现的时候,半罐的炒米糖已经进了他的小肚子!”

  偷吃金刚脐 爬上橱顶下不来

  南京博物院民国馆里,有一家名叫《南北货》的杂货铺,专卖南北两地的小吃零食。已经在南京消失了30多年的面点“金刚脐”现在是这家店的招牌点心,很多人甚至为了买金刚脐而专门跑过来。

  店长吴慧洁告诉记者,金刚脐这种面点最特别之处有二:一是揉面,揉面师傅往往要揉上好几个小时,才能让最后上炉子烤出来的金刚脐咬起来柔软而又不失弹性。另一个特别之处就是糖的使用。“其中一部分糖不是直接揉进面里的,而是化成糖浆倒进炉子中间特制的烟道里,让糖浆蒸发变成糖烟熏在四周的金刚脐上。这样熏烤出来的金刚脐色泽暗红,吃起来不会很甜,还有股淡淡的烟熏味,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焦糖味。”

  旁边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太太接口说道:“我们小时候都是吃的这个,那时4分钱一个。”

  一位跟儿子一起逛杂货铺的妈妈看到金刚脐时,则笑开了。只见她买完金刚脐,一出门就扭头对着已经人到中年的儿子小声说道:“还记得你小时候,我把金刚脐藏在碗橱顶上,你爬上碗橱偷吃,吃完下不来吓得哇哇大哭的事不?那时条件不好,现在再补偿你一袋!”

[责任编辑:杨永青]

向艳梅:一路走来不容易

  “我是不会放弃(奥运会)的。”4年前在最后时刻落选奥运会,让女子举重69公斤级选手向艳梅失落许久,却没有让她就此消沉。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