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鲁迅离开我们不到80年,尽管鲁迅在上海居住过10年,尽管鲁迅著作的整理、出版和研究在整个现代文学史上无人能及,尽管从小学到大学鲁迅一直作为经典作家被反复推介,但为什么鲁迅总会被误解、为什么总有无法走近鲁迅的感慨?”4月26日下午,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郜元宝在上海图书馆开讲《今天怎样读鲁迅》,开启了“上图讲座”最新系列“文学与城市”。
郜元宝认为要消除青年读者和鲁迅之间的隔膜,必须要直接接触原典。“其实,鲁迅作品并不像许多人所说的那样诘诎聱牙、令人生畏;恰恰相反,真的接触了鲁迅作品,你会发现他的语言比时下规范烂熟的汉语更顺畅、更有生机和美感。”郜元宝还建议,读鲁迅作品要始终抓住鲁迅关心的“改造国民性”这一主题,要和鲁迅一起大胆而真诚地探向中华民族灵魂的深处。
记者从上海图书馆了解到,“文学与城市”系列讲座是与上海作家协会联手,邀请本市高校的学者,讲述他们对于文学的真知灼见。讲座将以每月一次的频率持续到2015年1月,主要讲座人和题目包括:著名评论家王纪人谈《文艺价值判断的失衡与重建》、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陈福康谈《郑振铎与上海》、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杨扬谈《茅盾与上海》、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文贵良谈《国语与新文学》、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张新颖谈《沈从文的后半生》、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思和谈《巴金与上海》、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葛红兵谈《文学创作的五个秘密》、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陆晓光谈《王元化与上海》、上海戏剧学院教授黄昌勇谈《上海文化生态与戏剧创作》等。记者吴越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