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初开始,艺术品拍卖开始结缘最红社交平台——微信。“周周拍”、“阿特姐夫日夜场”、“蔷薇拍卖”、“大咖拍卖”等微信拍卖群相继问世。这一新鲜模式拍品具有无底价、小名家、较另类等特点,受到一些藏友追捧,但同时也有人对这一模式表示怀疑。对此,业内人士提醒,一般网络拍卖活动不受相关法律保护,参与需谨慎。
微信拍卖平台相继问世
2014年2月,国内首个微信拍卖平台“周周拍”正式上线,并连续两周在微信上举办拍卖会。其中第三场“书画艺术品慈善拍卖”有48幅拍品上拍。其相关负责人表示,做这样一个平台是受海外拍卖行的启发,一些国外拍卖行允许电话和网络竞拍,让一些没有办法到现场的藏家也能参与拍卖。目前平均每场参与人数达到上千人,但受藏家不能看到实物等因素影响,成交额还比较小,两场成交额加起来也就是几千万元。
当代艺术拍卖群“阿特姐夫日夜场”,也有一周内卖掉近50件作品,成交均价为3000元左右,成交率达100的佳绩。此外,“蔷薇拍卖”第一场拍卖的拍品在一天时间内收到微信询价1133次,共60余次出价。其负责人表示,微信拍卖是想提供一个全新的艺术品移动拍卖平台,让更多人参与艺术消费,增强艺术品收藏的趣味性。
有资料显示,微信拍卖的方式其实早在去年3月就已出现,《城市画报》微信拍卖平台率先启动;同年4月,山东一酒行老板开始在微信拍卖进口葡萄酒。
上线拍品多无底价较另类
所谓微信拍卖即是在微信公共平台,由拍卖方将拍品的信息和图片等上传到公共平台及朋友圈里,所有关注拍卖平台的客户,均有资格竞拍。微信拍卖主要集中于小圈子,竞价者可以在公共平台上留言,写清竞拍人、联系方式及所出价格、拍品序号;有的拍卖平台在预展期间可议价成交,或者可以直接给拍卖师留言或打电话,主办方也会为竞拍者留下咨询方式。有的拍卖还引入“一口价”模式,允许买家对拍品直接出“一口价”落槌成交。
从目前的资料来看,上拍的作品主要有三大特点:无底价、小名家、较另类。无底价起拍基本是从100元走起,小名家作品集中于年轻、无名气艺术家部分,而另类拍品即非常规意义的收藏品,注重的是收藏者的体验和参与感。
一般网络拍卖不受法律保护
“这种方式有趣刺激,价格也不是很高,能消费得起。”一位尝试过微信拍卖的网友表示,在这个过程中还能交到更多的圈内好友,挺有意思。不过也有人认为,微信是一个不错的工具,但它无法提供一个正规、完善的艺术品交易环境。微信目前还难以做到对交易数据进行跟踪和积累,微信的支付功能也存在着一定的交易风险。就此,业内人士特别提醒,同是网络拍卖活动,拍卖企业组织网络拍卖活动受《合同法》、《拍卖法》、《拍卖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和调整,而一般网络拍卖活动却不需要遵守。编辑整理 沈璇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