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于正侵权案|全球百大品牌|扫心地|送诗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大陆文化看点

余华为《第七天》喊冤 称作品社会评价好必俗无疑

时间:2014年05月08日 14:43 来源:深圳晚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余华为《第七天》喊冤

  社会评价好必俗无疑  

  据搜狐文化报道,座无虚席,爆笑不断……6日晚,作家余华在北京师范大学敬文讲堂,带来了一场名为“余华:我叙述中的障碍物”的讲座。他用“余氏幽默”畅谈写作生涯障碍、追忆写作往昔、坦言写作立场……对于在网络上差评多过好评的新作《第七天》,他不禁为自己喊冤打气,称“社会评价好的作品一定是庸俗的作品”,他“做不了为读者写作,只能为自己而写作”。

  “野鸡”班走出文坛名将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协作中心成立于2012年11月,由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北师大教授莫言担任主任。昨晚,以“校友”身份踱进北师大校园的余华,一开场,便把“诺奖得主”和自己都打趣了一番。

  余华笑言,自己同莫言一样,是北京师范大学“野鸡”班毕业,有别于作家苏童(1980年,苏童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这类通过正规高考入校的同学,被称为“校友”有些惭愧。其实,余华言及的“野鸡班”,在当下中国文坛堪称“班级文学成就之最”——这一北师大与鲁迅文学院合办的“作家研究生班”中,走出了莫言、余华、刘震云、迟子建等一众作家。

  永远站在弱者一边

  上世纪80年代初,在余华的言说里,是“最好的一个年代”,余华自言是“这幸运一代中一名幸运的作家”,连当年一次次退稿的经历,于今日也成了“美好回忆”——那时他的手稿在全中国走过的城市,比现在他去过的城市还要多。

  到了现场提问环节,有一位同学提及余华写作的立场的问题,余华表示,自己永远站在弱者一边。从《十八岁出门远行》《在细雨中呼喊》的先锋姿态,到《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的现实主义写法。在余华看来,作家只要知道一点,就可以通过笔尖写出一万个点来。

  现场同学也提及了余华的争议作品《第七天》,余华说,起初曾想过将中国代表新闻事件写进一本书中,《第七天》完成了这个夙愿,是一个标志性的、“死无葬身之地”的方案。

  (马捷)

[责任编辑:杨永青]

向艳梅:一路走来不容易

  “我是不会放弃(奥运会)的。”4年前在最后时刻落选奥运会,让女子举重69公斤级选手向艳梅失落许久,却没有让她就此消沉。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