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于正侵权案|全球百大品牌|扫心地|送诗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大陆文化看点

博物馆日活动扎堆 文博场所仍需多“接地气”

时间:2014年05月19日 09:25 来源:半岛都市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岛城各博物场馆扎堆搞活动聚拢人气。但现实的情况是,多数市民对博物场馆并不太感冒,能经常去博物场馆参观的市民更是少之又少。业内人士认为,博物场馆如果开拓思路,改变一下传统的“高大上”,或许能让市民走近身边这处“精神家园”。

  博物馆,听起来或许很生僻,但其实一直在我们身边。青岛文史专家鲁海告诉记者,青岛的博物馆事业起步晚但发展迅速,1959年青岛市才成立博物馆筹备处,1965年正式成立青岛市博物馆,地址在大学路,后来随着城市东扩,市政府决定在东部新城区建设新馆,2001年新馆对外全面开放。目前,青岛不仅有青岛市博物馆、青岛山炮台遗址、青岛迎宾馆等文博类博物馆,还有行业性的青岛啤酒博物馆、青岛民俗博物馆,以及主题类的崂山茶博物馆、邮电博物馆,以及驻青各高校自身打造的科学技术类博物馆。据介绍,现在青岛的各类文博场馆不论从数量上还是种类上,在省内都是绝对的龙头,“博物馆城”初具规模,各类文博场馆有近60处。

  这近60处文博场馆,5月18日将开展一系列活动。例如,青岛市博物馆博物馆日将举办13项活动,包括鲁迅的艺术世界、明清书法绘画展、社会教育活动掠影等,青岛啤酒博物馆将举办2014老物件有奖征集活动,青岛西海岸博物馆群也于5月15日成立,青岛滨海学院世界动物标本艺术馆还在博物馆日前引进了大型北极熊标本。

  虽然各文博场所扎堆搞活动,但博物馆对绝大部分市民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记者在街头随机调查,50名受访者只有3名受访者表示去过博物馆。“博物馆和普通市民之间确实缺少沟通。”市博物馆信息资料中心副主任罗琦告诉记者,博物馆引不起人们的兴趣,是全国性的问题,我国有各类文博场馆3700余家,然而参观人数现在却处于低水平,与我国逐年增长的旅游人数有鲜明反差。市博物馆从2008年对社会免费开放,到2013年服务数量达50万人次,其中八万还是博物馆“走出去 ”办展览等服务的人数。剩下的42万中,三分之一是学校等单位统一组织来的。

  记者了解到,岛城的各类文博场馆,除了像青岛迎宾馆、青岛啤酒博物馆这样的博物馆,代表着青岛建筑特色、行业特色,能争取到全国的参观客流之外,像我们的青岛市博物馆、青岛山炮台遗址等场馆,针对的都是本地市民,是让本地人了解自己生活的城市。但实际情况是,游客特别是国外游客显得比青岛本地市民对青岛的博物馆更感兴趣。

  据博物馆业内人士介绍,岛城的各类博物馆都有点“墙里开花墙外香”,国外游客人数在全年的参观量中占到相当大的比例,各博物馆每年都接待一定比例的国外游客。“本地建设的文化场馆本地人不感兴趣,只被当成一种旅游资源,这和传统的生活习惯有关,也和当下社会风气有关,人民普遍缺乏休闲意识。”文史专家鲁海认为,改变长期以来的生活习惯和文化意识,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来改变。

  一直以来,博物馆在很多人们心中一直是“高大上”的代表。在文化习惯改变需要一个过程的现实情况下,改变博物馆“高大上”的形象,多接接地气,也是业内人士普遍的看法。博物馆可以增加活泼的元素,展示手法上能突破以橱窗为主的简单陈列形式,运用立体布展,采用多媒体、语音导览 、大型场景展示和观众参与互动等多种方式,再多组织一些互动活动,多搞一些精品展览 ,增加趣味性,更多的宣传一下,相信会更多的人会走进博物馆。(记者 张同顺 )

[责任编辑:杨永青]

向艳梅:一路走来不容易

  “我是不会放弃(奥运会)的。”4年前在最后时刻落选奥运会,让女子举重69公斤级选手向艳梅失落许久,却没有让她就此消沉。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