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于正侵权案|全球百大品牌|扫心地|送诗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大陆文化看点

民间读书会新增数量增长 免费场地被指成最大难题

时间:2014年05月19日 09:36 来源:北京晨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当全民阅读的观念越来越被官方和主流媒体所倡导、践行之时,在民间,一种自发的、以个体本位和兴趣为基础、除了阅读与求知还广泛具有社群交往功能的读书会,渐渐浮出水面。据了解,在北京这座庞大而繁忙的都市里,众多以社区、商圈等为“据点”,甚至以“人与人的连接”为纽带的读书会,正积极活动着。2006年以来,北京的民间读书会新增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特别是2010年以后,民间读书会的新增数量迅猛增长。这些读书会的参与者与组织者深信阅读的力量,也深信“阅读需要分享”。

  近日,50余家读书会代表在北京齐聚一堂,自发组织了“首届民间读书会发展交流大会”。在分享理念、经验及理想的同时也谈及问题和困难,并发布了《北京民间读书会发展研究报告》。报告写作由同道读书会的赵聚和爱思想读书会的李东方主要负责,共收集北京地区145家民间读书会的资料,并以其中活跃度较高(近一年内每月持续举办一次及一次以上的共同阅读活动)的60家民间读书会的数据为样本,试图从区域分布、成立时间、活动频次、参加人群、阅读内容以及发展趋势、面临问题等方面,描绘北京民间读书会的总体状况。

  该报告指出,获得知识、结交朋友,无论从参与者还是组织者的角度,都是人们对读书会这一阅读形式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民间读书会使人际互动摆脱了以往的熟人、亲缘、业缘等传统关系,使人们以“趣缘”为纽带形成新的互动方式。在近几年的发展中,读书会对自身发展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如需要朝专业化方向发展,阅读邻居读书会就已经在读书会活动以外开发了DIAO计划(打包限量卖书,买书人却不知道包里是什么书,书籍为读书会组织者推荐)、人文班、图书馆咨询等衍生品;浩途读书会创始人海文颖原为某大型外企工作者,利用自身的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为读书会设计了操作手册和商业模式;同道读书会则在长期的读书会活动实践中发展出一套深度阅读理论;一起悦读俱乐部发展出一套儿童阅读和亲子阅读理论等。

  不过,该报告也不回避读书会存在的问题,如举办活动质量不高,选择书目、组织形式、活动氛围等方面还不够理想等。报告的撰写者也提出,读书会非常需要免费活动场地的支持、日常开销的资金支持、有丰富文化积淀的优秀成员的参与、管理经验和组织建设方面的培训等。

  现状 2010年后逐年递增

  以截至2014年3月之前,北京地区活跃度较高的60家民间读书会数据为样本。

  2006年以来每年都有新的民间读书会成立:

  2006年3家2007年3家

  2008年5家2009年2家

  2010年7家2011年9家

  2012年8家2013年15家

  由此可见,自2006年以来,北京的民间读书会新增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特别是自2010年以后,民间读书会的新增数量迅猛增长。

  从参加读书会的人群来看,主要有大学生、青年白领、儿童、儿童家长(以妈妈为主)、企业管理者和学者等。

  从60家民间读书会的成员构成来看,2004年以前,主要以大学生为主,2004年以后,以青年白领、儿童及儿童家长为目标人群的读书会越来越多。2010年以后,以企业管理者为目标人群的读书会开始出现,而且逐渐增多。

  在《民间读书会参与人员情况调查问卷》中(共收集有效问卷276份。其中北京221份),读书会相关人员中,本科及其以上学历者252人,占91.3%。说明读书会相关人员基本上由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组成。

  规模 适合30人以下参与

  由此可见,读书会的参与人数比较合适的范围是在30人以内,因为读书会活动方式主要有精读式和讲座式两种,前者规模比较合适的人数是在10人以内,后者规模在10至30人之间为宜。

  目的 举办者很少考虑盈利

  参与者觉得读书比较吸引自己的原因包括:

  进行小规模深入研读和探讨占52.46%

  参与名家学者的思想盛宴占51.64%

  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占59.84%

  享受与他人思想碰撞的喜悦和平等对话的轻松气氛

  占59.84%

  获得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占58.2%

  这些原因几乎不分伯仲,获得知识与交到朋友是参与者参加读书会同样重要的原因。

  组织者举办读书会的主要原因:

  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占87.5%

  享受与他人思想碰撞的喜悦和平等对话的轻松气氛

  占87.5%

  获得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75%

  推广书籍或者其他同类产品12.5%

  工作需要或者盈利3.13%

  在其他选项中,还提到希望帮助会员成长、让孩子有更多机会学习成长、推广学前儿童阅读。

  由此可见,读书会的参与者和举办者对于读书会的期望非常契合,都是为了获得知识、结交朋友,相比之下,读书会的举办者很少考虑到通过读书会来盈利,这与读书会的公益性质也是相符合的。

  功能 人际交往有深层心理需求

  该报告表示,民间读书会使人际互动摆脱了以往的熟人、亲缘、业缘等传统关系,使人们以“趣缘”为纽带形成新的互动方式;在遵循平等、民主、共享等准则的同时,读书会组织并不会因强硬规章、感情忠诚等因素压抑人的个性、积极性,也基本不会有裙带、帮派等派生群体形成;互动纽带较为松散、流动性强,但并不失深度交流。其共同阅读、各抒己见、彼此提出建议等过程都是具有强烈现场感的面对面直接互动,这又可以弥补当下社会间接交往、深度交流缺乏的不足之处。

  报告撰写者也认为,在现代社会中,读书会作为一种鼓励深度阅读思考、树立人的主体性的重要渠道,也作为一种个体表达自我见解、寻求认同的社会交往形式,能够促使人们在时代变迁的浪潮中实现个体化表达和社会化理解的平衡。

  问题 免费场地成最大难题

  对于读书会面临的问题,该报告指出,能否获得免费的场地提供,是许多读书会至今未解决的问题,因为读书会的场地要求较高,需要有安静、轻松且兼具人文气息的环境。这些要求在公共免费空间,如公园、广场明显难以达到,如若租赁公寓作为活动场所,按国内现行房价,成本相当高。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此外,读书会日常的活动开销也是一笔不容忽视的成本。目前许多民间读书的主办人大多是作为副业,读书会的日常开销可以从主业中稍作补给,或同来参与读书会的成员共同出资,然而这并非是长久的办法。

  另外,民间读书会类似于前几年兴起的社区民间组织,同样需要有经验和有能力的志愿者的帮助。然而目前为止,城市里的志愿组织并未关注此领域,使得民间读书会大多依靠自发兴趣支撑,但这不利于长久发展和形成一个有效的组织。民间读书会虽然是民间的,话题、讨论可以很草根,但参加读书会的成员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需求,即享受一场丰富的思想盛宴。

  然而目前来看,大多读书会普遍缺乏人文知识深厚、具有丰富文化积淀的优秀成员,有些读书会到最后甚至沦为闲扯和八卦的基地。参与者和组织者都认为最为严重的问题是读书会举办活动质量不高,选择书目、组织形式、活动氛围等方面都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民间读书会要有长久且高质量的发展,优秀成员的参加必不可少,而且有一定知名度和公信力的学者参与及对组织者、带领者的培训也同样重要。

  发展 已呈现专业化倾向

  对于读书会的发展,该报告提出一个现象:一些读书会已经呈现出专业化倾向。如阅读邻居读书会除了读书会活动,又开发了DIAO计划、人文班、图书馆咨询等衍生品;浩途读书会创始人海文颖原为某大型外企工作者,创办浩途俱乐部后,利用自身的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为浩途读书会设计了操作手册,并形成了商业模式;同道读书会则在长期的读书会活动实践中发展出一套深度阅读理论,并开始推广;一起悦读俱乐部创办人石恢长期从事出版工作和阅读理论研究,在长期的读书会活动实践中发展出一套儿童阅读和亲子阅读理论。

  商机 亲子阅读有望率先产业化

  报告写作组成员在调查过程中了解到,儿童和亲子图书市场需求强烈,为儿童和亲子类读书会提供了良好的商机,而且政府也对儿童和亲子类社区图书馆的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儿童和亲子类读书会已经开始成为连接出版社、政府和社区居民的枢纽,产业链结构初具形态,将有可能率先实现产业化。

  在报告组成员对北京几家著名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的访谈中,其认为出版社普遍看好民间读书会在出版业转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且,在阅读推广方面,相比以前的“静态”阅读推广方式,民间读书会能通过阅读活动有效调动读者的阅读热情。

  -读书会拾零

  第二书房读书会

  坐落在橡树湾社区会所的第二书房由李岩一家三口运营,他们举办“家庭教育”读书会,目的是面向社区传播现代社会教养观念,帮助更多家庭从阅读中受益。

  绿孩子打工子弟亲子阅读会

  “绿孩子”的亲子阅读推广活动具有两个鲜明特色:一是关注弱势群体,二是关注科学的阅读推广方法,注重效果评估。是由80后年轻人主导的公益阅读推广组织。

  蒲蒲兰亲子读书会

  北京第一家绘本馆,曾获“全球最美书店”称号,由知名绘本出版机构创办。蒲蒲兰绘本馆长期将国际上优秀的绘本和先进的绘本阅读方法向社区传播,结合艺术创意的活动新颖有趣,已成为中外绘本交流的基地。

  诚品读书会

  在诚品建筑社区,是一家由开发商主办的社区图书馆,十年来为社区居民提供购买书籍、借阅书籍、讨论书籍的便利以及幽雅舒适的阅读场所。这家图书馆举办过众多北京文化名人讲座。

  晨报记者 刘婷

[责任编辑:杨永青]

向艳梅:一路走来不容易

  “我是不会放弃(奥运会)的。”4年前在最后时刻落选奥运会,让女子举重69公斤级选手向艳梅失落许久,却没有让她就此消沉。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