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于正侵权案|全球百大品牌|扫心地|送诗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大陆文化看点

话剧《语文课》北京上演 打造开放式课堂

时间:2014年06月17日 08:29 来源:贵州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铅笔、橡皮、语文书;听写、提问、做卷子……近日,一堂别致的“语文课”在人艺“开讲”,主人公是7个普通人以及前来观赏该话剧的200名观众。导演黄盈表示,发挥互动的专长,带领观众一同上课,并在结尾给观众们留了家庭作业,虽然带着大家玩着笑着,但也在引发思考,促我们成长。

  话剧《语文课》,将舞台打造成一个开放式的课堂。从剧场顶棚吊下来的白炽灯,还有漆成黄色的木门……都营造出熟悉的教室环境,一下子把观众拉回到学生时代。

  除了舞美的独特设计,《语文课》还为观众准备了上课的用具,铅笔、橡皮、课本都一一分发到观众手中。80后观众们倍感亲切,课本中有从小学开始学过的《小猫钓鱼》《乌鸦喝水》《刘胡兰》《罗盛教》,一直到高中的各种古文篇章。除此之外,剧组还颇为用心地将民国课本的竖版繁体文章和新版的语文课教材也纳入其中。据导演黄盈介绍:“遴选课文是一项巨大艰辛而又乐趣无穷的工作,剧组找来各个时期的各类教材,翻看查找,前后关联,希望能从中挖掘出课文之外的东西。”

  《语文课》除了带领观众上了一堂课,也讲述了剧中7个普通人对于“语文课”的感动。他们扮演各种角色,也演绎数年前的自己……如今回望,有说不尽的滋味,有笑有泪。

  这个带有一丝怀旧的题材,深深唤起了观众的共鸣。黄盈曾表示,《语文课》的创作是想探究“我们是如何从一个四处瞎逛的小孩子变成今天的自己的”。黄盈在接受采访时说:“我经常想,在‘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一头一尾的两个点之间的整个生命是如何度过的?我们‘要到哪里去’,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自己的意愿,或者说是下意识中的意愿。而语文的学习对于‘要到哪里去’的问题有时候就是船舵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原本的意思因人产生差异,影响着性格的形成、事件的导向和生命的路途……”

  在剧中,每一个观众都变成了一个“学生”,从最开始入学的学坐姿、学笔画、听写、朗读文章,所有的观众都参与其中。观众起初对于这样的“互动”形式还稍显紧张,随着剧情的深入,观众的互动热情也十分高涨。当台下的观众在演员的带领下,共同朗读“弯弯的月亮、小小的船……”时,朗朗的读书声让观众瞬间回归学生时代。在“听写”环节,台上的演员以游戏的方式考观众“笔画”,台下200多名观众都认真地拿笔答卷,“考试”结束后,剧场也响起了一片考试结束的欢笑声。该剧的结尾,演员为观众们留了一道作文题,并希望观众能将这份家庭作业收藏起来,作为这堂“语文课”的收获。

  对于这种独特的互动方式,黄盈表示:“这一次的互动十分冒险,因为作品的完成必须通过观众的参与来达到,而这又特别像我们对语文的认知。同样一篇文章,不同的人读来的感觉可能完全不同,这个戏也是这样。每位观众的感受随着个人对语文课的记忆、态度而不同。”

  图为演员在话剧《语文课》中。

[责任编辑:杨永青]

向艳梅:一路走来不容易

  “我是不会放弃(奥运会)的。”4年前在最后时刻落选奥运会,让女子举重69公斤级选手向艳梅失落许久,却没有让她就此消沉。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