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于正侵权案|全球百大品牌|扫心地|送诗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大陆文化看点

大运河申遗范围不只是京杭大运河 跨8省35市

时间:2014年06月24日 09:16 来源:扬州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当地时间6月22日上午,卡塔尔首都多哈国家会议中心,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申遗项目审议现场,21个委员国代表热烈讨论。万里之外,中国大运河联合申遗35座城市两亿人的心加速跳动。

  记者 刘尚杰 本报记者 王鹏 赵天 邹平

  10:19,大会主席、卡塔尔博物馆管理局主席玛雅萨公主一锤定音:“祝贺中国,祝贺大运河!”会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这一刻,中国世界遗产数字跳跃为46个。

  一如奔腾流淌的运河水,此刻,35座城市人民的心情波澜激荡,久久不能平复。

  八年磨一剑。2006年12月,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2007年9月26日,中国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公室在扬州揭牌,“运河长子”——扬州作为大运河申遗牵头城市,与其他沿线城市从此携手并进,踏上了大运河申遗的漫漫征程。此刻梦圆申遗,是在国家领导人亲切关怀、国家文物局直接领导、几任扬州市委市政府接力推动下,全市人民和沿线八省(直辖市)34个兄弟城市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的结果!这是扬州的骄傲,中国的自豪,世界的瑰宝!

  在运河申遗过程中,市委书记谢正义提出,城市建设服从古城保护、古城保护服从遗产保护。要舍弃一些短期利益,克制一些开发欲望,控制一些发展冲动,把运河孕育的深厚传统文化传承好,守住城市的根和魂。

  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尽管在此之前,大运河项目并未被列入本届大会的优先项目,能否申遗成功充满变数。但扬州作为牵头城市,以市长朱民阳为团长的代表团仍奔赴多哈,迎难而上,在最后冲刺阶段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并见证了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这一历史性时刻。朱民阳说,申遗成功,让扬州站上了运河保护的新起点,在这个值得庆贺的时刻,我们更多感到的是一份责任、一份使命和一份担当。

  艰辛的历程

  “运河长子”扬州以高度的责任、时代的使命、历史的担当勇挑“牵头申遗”重任

  扬州是大运河的发源地,自公元前486年夫差开挖邗沟以来,已有近2500年历史。作为国内唯一一座与运河共生的城市,千余年来,扬州人民一直对“母亲河”倾力呵护。

  鉴于大运河申遗和保护难度之高、挑战性之大前所未有,国家文物局认为有必要明确一个牵头城市,带动大运河沿线城市建立保护与申遗合作、协商和对话机制。“运河长子”扬州以高度的责任、时代的使命、历史的担当,与其他两座城市展开激烈竞争,勇挑“牵头申遗”重任。

  2007年6月20日,山东济宁、江苏无锡与扬州在北京举行的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协调会上,同时表达了牵头申遗的意愿。

  短兵相接,三座城市各述己长,陡然而生的激烈竞争氛围打乱了国家文物局原本现场宣布结果的计划。随后几个月,国家文物局派出专家组赴三市调研。

  “原本以为,扬州是个老资格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大运河的发源地,各类文化遗产保存状态国内罕见,应该胜券在握。竞争一下子进入白热化,我们心里也没了底。”全程参与、见证大运河申遗的原扬州市文物局局长顾风至今仍清晰记得市委主要领导对他的鼓励:“扬州因水而兴、缘水而盛,运河和城市的关系情同母子,当牵头城市责无旁贷。我如果不做行政工作,也愿意干这件有意义的事。”

  2007年9月26日,首届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暨运河名城市长论坛在扬州开幕。开幕式上,国家文物局正式宣布扬州为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牵头城市,其核心理由是:扬州与大运河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对中国经济、文化发展有着重要贡献。

  这是历史的赋予和担当!扬州人暗下决心,一定尽己所能,以世界遗产的评价标准做好境内运河遗产保护工作,为全线申遗做出榜样。

  大运河申遗范围,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和浙东运河,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等8省(直辖市)共计35座城市。

  作为一个活态的巨型文化线路遗产,大运河涉及省市众多,文化遗产数量类型丰富,是一个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的综合系统工程,其保护理念和保护方式都是革命性的。

  2008年3月,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会议在扬州召开,在这次会议上,35座城市结成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联盟。此后每年春季,运河沿线35座城市都相聚在一起,共商推进运河申遗大计。2009年4月,国家13个部委、大运河沿线的8省(直辖市)共同组成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省部际会商小组,从更高层面上协调运河申遗相关工作。

  这两个步骤,有效地将大运河申遗从各部门各地区的分散行动,转变为目标明确、步调一致的统一协调行动,逐步形成了各部门、各地区间更为紧密的沟通协作和工作合力。

  梳理扬州在大运河保护与申遗中的历程,不得不提运博会。它在联合申遗城市每年春季在扬州聚首的同时,又增添了一次“秋天的约会”。

  这项原来以“中外运河城市携手并进,弘扬运河文明,推进运河城市可持续发展,共同谱写运河与城市和谐发展篇章”为主旨的国际会议,被扬州巧妙地与推进大运河联合申遗结合起来——在一年一度的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会议在扬州召开的基础上,每年9月,35座联合申遗城市再度聚首扬州,共商城市发展与申遗大计。

  大运河扬州段是大运河最古老的一段,运河沿线河道密布、遗存众多。自吴王夫差开邗沟以来,运河与城市从此相依共生。对于母亲河,历代扬州人民不断修缮,直至今日,淮扬运河主线仍实现全年通航,两岸各类历史遗存多达百处。

  资源调查、保护规划编制、文物本体保护、环境整治,短短两年,扬州在各方面拿出了一组漂亮的“系列报道”,并率先通过国家文物局审批。扬州的动作之迅速、计划之翔实、落实之有效,得到了沿线城市的由衷尊敬和认可。在扬州的示范下,联合申遗城市加速行动,大运河申遗合力就此形成。

  2009年9月,扬州在沿线各城市中率先公布实施《大运河(扬州段)遗产保护规划》,这也是指导扬州开展运河遗产保护的根本依据。在扬州的带动下,沿线城市也纷纷出台地方保护规划。

  2012年3月,扬州代表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城市联盟向全线发出倡议,共同制定、签署、遵守《大运河遗产保护联合协定》。2012年9月26日,在扬州召开的世界运河大会上,大运河沿线35座城市的代表共同签署了《联合协定》。4天后,《扬州市大运河遗产保护办法》正式实施,成为大运河沿线城市中较早制定大运河遗产保护地方规范性文件的城市。

  据大运河联合申遗办主任、扬州市文物局局长冬冰介绍,2011年10月开始,受国家文物局委托,扬州率先建设了大运河扬州段监测预警平台,运用空间信息技术、视频实时监控等手段,给大运河守护装上“电子眼”,对影响运河遗产价值的各项指标全面监测。2013年,又在扬州段监测预警平台的基础上,开发了大运河遗产监测预警通用平台,并复制到大运河沿线的其他30个遗产区,并以统一的接口、统一的监测指标体系,向大运河遗产监测预警总平台上报监测数据,实现了大运河遗产全线的监测预警。

  扬州的行动,为沿线城市运河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探索了科学的方法和路径,截至2012年底,大运河全段省市均编制、实施了《运河遗产保护规划》,为以往在城乡建设中处于弱势的运河遗产穿上了“防护服”,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政府按照世界遗产标准保护运河遗产的决心和意志。

  城市的嬗变

  几任市委市政府对大运河申遗高度重视,通过申遗拓展全球视野,煅就文化自信

  2013年9月12日,扬州召开大运河扬州段迎接国际专家现场考察动员会,要求全市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意识,凝心聚力,协同配合,对照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的严格标准,把环境整治、遗产点本体修缮、遗产点监测管理等工作做得细而又细、实而又实。

  这已经是扬州十余次就大运河申遗召开专题会议。8年来,扬州几任市委市政府对大运河申遗高度重视,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予以推进。

  2011年3月,市委书记谢正义在扬州市申遗领导小组全体成员会议上提出:“城市建设服从古城保护、古城保护服从遗产保护”。面对城乡建设与遗产保护之间的“撞车”矛盾,谢正义不止一次地强调:舍弃一些短期利益,克制一些开发欲望,控制一些发展冲动,把运河孕育的深厚传统文化传承好,守住城市的根和魂。

  市长朱民阳说,大运河申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扬州应抓住机遇,借助大运河申遗“聚集世界的眼光,体现永远的中国”,迈出建设名城的坚实步伐。

  “几年来,扬州对境内的河段进行了全面整治,对近百处文物古迹修缮保护,对一批影响运河遗产真实性、完整性的项目,坚决叫停。”冬冰说,为了做好大运河遗产点本体保护和环境整治,我市建立了遗产保护的考核机制和协调机制,市政府将申遗工作列入政府对部门考核的一票否决项目,水利、交通、建设、环保等部门密切配合,沿线的县市区积极参与,共同做好运河遗产保护工作。

  大运河申遗成功的消息传来,扬州社会各界一片欢腾,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工作人员激动地击掌相庆,眼角沁出点点泪花。

  回顾往昔,扬州的收获远远超出了运河环境整治以及文化遗产本体保护的显著效果,在建设理念、发展视野、市民素质各方面,城市均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2012年9月,第25届世界运河大会与第六届中国·扬州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合并召开,向全球73座运河城市展现了扬州的文化自信。

  前来出席盛会的内河航道国际组织主席大卫·白灵杰感慨地说:“这是世界运河大会24年来首次在亚洲举办,也是首次在北美和欧洲以外的地区举办。扬州站在了全球角度审视自身的城市价值,以宽阔的视野、创新的理念、包容的精神谋求发展,对话全球,令人敬佩。”

  “大运河申遗之初我们没有任何经验,8年来,参与申遗的年轻人在成长,中年人在成熟,形成了一支具有国际视野,能够与国际对话,用国际语言与专家交流的专业人才队伍,这对城市而言,是一笔何其宝贵的财富!”顾风说。

  多年来,大运河申遗绝不是政府部门在单独推进,广大市民积极投身其中,保护母亲河,建设家乡的热情和意识明显提升。

  2011年10月29日,“中国大运河国际青年百里毅行”活动在扬州举行,近2000名扬州青年从东关古渡出发,沿着古运河和京杭大运河步行前往江都和高邮。一路行走,青年们捡拾两岸垃圾,发放保护母亲河相关资料,感受大运河文化遗产之美。

  2013年6月,扬州在全国率先成立大运河保护志愿者总队,来自各行各业的扬州市民踊跃报名参与。今年6月初,“龙行大运—运河申遗”全球征文大赛评选结果揭晓,多位获奖的扬州作家,在作品中深情表达了大运河申遗以来家乡发生的变化,诉说了运河儿女对母亲河的血脉情思。

  8年申遗,扬州先后迁移近百家企业远离运河,建设十余个防污治污项目,设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区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打造古运河风光带,修缮保护运河周边历史文化遗存。一系列整治措施,凸显大运河所蕴藏的文化气质和历史风貌,运河两岸桃红柳绿,空气清新,一个个亲水平台成为市民休闲首选地,共享申遗带来的发展成果。

  说起邵伯古堤的变化,邵伯镇副镇长任忠民感慨万千。自1953年邵伯镇竹巷口处的运河故道建成双孔节制闸后,运河故道日渐淤塞,沿线违章建筑众多,河道几乎就是百姓天然的垃圾场。2012年起,江都区和邵伯镇投入数千万元对明清运河故道进行环境整治。如今,行走在邵伯古堤上,古风古韵扑面而来,河水清清,两岸垂柳,居民蹲在码头上淘米洗菜,展现了一幅现代的运河图景。

  “周边群众对改善了的遗产环境非常满意,在自觉抵制各类损害运河环境行为的同时,还自豪地向游客介绍这里发生的巨变。”邵伯居民杨传志说。

  永恒的承诺

  “申遗是过程,保护才是目的”,面对时代的使命和责任,扬州掷地有声:文化遗产保护永远没有终点,我们一直在路上

  虽然沉浸在大运河申遗成功的兴奋之中,但扬州申遗人非但没有洋洋自得,心头的压力甚至比申遗前还要重。

  “申遗是过程,保护才是目的”,大家清晰地认识到,包括大运河在内的各类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尤其是如何利用丰富的文化遗产,助力城市在激烈的竞争中决胜千里,是一道待解的时代命题。

  精致和文化是扬州城市的个性特征,这是经过千百年沉淀而成。在千城一面的当下,历届扬州市委市政府在城市建设中不比规模、不比高楼、不比洋气,而是坚持自己的特色,并将之作为城市发展的标尺和努力方向。

  “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7年来,无论是国际专家,还是国内外运河城市嘉宾,看到扬州的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没有不震惊的。”冬冰说,在现代化进程中,全国各地都面临着经济发展与文化坚守的选择,扬州始终秉承坚守优先,并已逐步尝到甜头——

  通过申遗杠杆进行文化再发现,视野和理念逐步和世界接轨;

  遗产保护长效机制派生出文化遗产保护体系、部门联动协调机制以及高水平的城市管理精细度;

  近百处文化遗产拂去尘埃,展露新容,恢复了历史尊严,推动了遗产知识普及,市民在感受家乡深厚文化、享受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同时,保护文物的参与度和主动性显著提升;

  历史文化创造的价值,转化为扬州城市的“精神容器”,提升了扬州的城市形象、投资环境,吸引了与之相配套的各类产业功能、高素质人才等稀缺要素向扬州集聚。

  “在国际专家眼中,大运河最打动他们的原因以及最为可贵之处,在于历经2000余年,她至今仍是活着的、流动的遗产。”冬冰说,扬州对境内运河遗产的保护成绩虽然有目共睹,但客观而言,我们在运河遗产保护方面刚刚起步,许多事还没有做到位。比如,在制度保障、文物本体保护、信息技术运用、价值研究方面还存在粗糙、随意,缺乏科学性等不足,特别是在如何利用文化遗产,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上思考远远不够。

  作为大运河申遗牵头城市,扬州在过去的8年身先示范,赢得尊敬。放眼未来,如何继续发挥好牵头城市的作用,引领全线做好运河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已成为扬州人肩头的时代的使命和责任。

  “文化遗产保护永远没有终点,我们一直在路上。”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副主任姜师立介绍,“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已向国家文物局争取,大运河申遗一旦成功,将大运河联合申遗办更名为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继续承担大运河全线保护管理的牵头协调责任。同时,利用大运河监测预警系统这一技术手段,加强对大运河遗产的保护与管理。”

  “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为扬州的新一轮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也是科学配置资源、激发创造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特色发展、支撑城市腾飞的必由之路。”冬冰表示,这不仅是对自己,也是扬州对国家、对沿线城市的庄严承诺。

  附: 大运河申遗历程

  2004年7月,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单霁翔在苏州参加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时首次透露:中国拟将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2006年6月,在郑孝燮、罗哲文、朱炳仁三位专家的联名呼吁,以及58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合提交有关“大运河保护与申遗”提案的推动下,京杭大运河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12月,大运河被列入国家文物局公布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宣告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正式启动。

  2007年9月26日,国家文物局正式宣布扬州为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牵头城市。

  2013年9月16日至2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咨询机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委派两名国际专家来华现场评估考察。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在第38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通过审议,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责任编辑:杨永青]

向艳梅:一路走来不容易

  “我是不会放弃(奥运会)的。”4年前在最后时刻落选奥运会,让女子举重69公斤级选手向艳梅失落许久,却没有让她就此消沉。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