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下午,“鹏城春荟法兰西·中法文化之春”海天出版社编译法国文献研讨会——从《薛定谔之猫》谈中法文化交流在深圳中心书城多功能报告厅举行,法国作家、《新法兰西杂志》主编、《薛定谔之猫》作者菲利普·福雷斯特及《薛定谔之猫》的译者、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黄荭亲临现场,与深圳市文体旅游局、海天出版社相关领导以及深圳的媒体代表就《薛定谔之猫》的写作与中法文化进行了研讨。
小说灵感来自量子物理
据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副局长杜勤介绍,“鹏城春荟法兰西·中法文化之春”活动每年的4月到6月在深圳举办,至今已经举办了四届,法国艺术家为深圳观众呈现了电影、现代舞、音乐、民谣、新马戏等不同门类的艺术活动,为深圳市民提供了进一步感受法国文化精神的舞台。此次海天出版社编译法国文献研讨会,正是今年中法文化之春在深圳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在深圳举办以来首次延伸到出版门类,更是一个拓展和补充。
此次海天出版社推出的法国小说《薛定谔之猫》,作者菲利普·福雷斯特是法国知名学者、作家、文学博士,法国艺术文学军官勋章获得者,现在法国南特大学执教,2011年起主编法国著名文学期刊《新法兰西杂志》。文学作品《永恒的孩子》获得1997年费米娜处女作奖、《然而》获2004年“十二月奖”、《云的世纪》获2011年法国飞行俱乐部文学大奖。《薛定谔之猫》是福雷斯特2013年的最新作品,福雷斯特介绍,这本书的灵感来自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埃尔温·薛定谔的一个假想实验:把一只猫放进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然后把这个盒子连接到包含一个放射性原子核和一个装有毒气容器的实验装置。这个放射性原子核在一小时内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发生衰变。如果发生衰变,它将会发射出一个粒子,而发射出的这个粒子将会触发这个实验装置,打开装有毒气的容器,从而杀死这只猫。根据量子力学,未进行观察时,这个原子核处于已衰变和未衰变的叠加态,只有一小时后打开盒子,实验者才能看到“衰变的原子核和死猫”或者“未衰变的原子核和活猫”,二者必居其一。
表达对现实和存在的迷思
这本书的故事情节非常简单,就是一个男人坐在院子里,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一只猫,陪伴他一年时间,一年后这只猫又突然消失了。“我应该承认这是大家能够想象的最平淡的一个小说的情节,但是如果大家有耐心去阅读这本书的话,在这本几乎没有情节的书里面,它会有非常多的东西慢慢的呈现和展开,提供了一个非常丰盈的阅读的世界,”福雷斯特说:“量子力学的方程式和实验对我而言,就像是一个隐喻,表达了一个幽晦的梦境,那是我们每个人对‘现实’和存在的迷思,人生在世是一次在所有可能性中穿梭的不确定的旅行。”他坦言,《薛定谔之猫》不像传统意义上的小说,或许该把它作为一首冗长的散文诗或哲学寓言故事去读。
在《薛定谔之猫》之前,福雷斯特已经有《永恒的孩子》、《纸上的精灵》等书被翻译为中文,受到中方和法方的邀请参加各种中法文学交流活动,并与莫言、毕飞宇、李锐、韩少功等中国的一批知名作家建立了联系。福雷斯特坦言,与中国作家的相遇对他十分重要,“这几年来世界的这种文学视野对我来说是非常僵化的,中国作家给我带来了新的视野。在文化也被沦为全球一体化、工业化的语境下,全球的作家都在为保持文学的多样性而做努力。也正是在这样的语境上,让我觉得中法作家的对话和交流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当我阅读刚才提到的那几位中国作家的作品的时候,我从他们作品中听到不同的声音,感受到了不同的文学,这跟市场上完全主流的畅销文学是不一样的。”记者 谢晨星/文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