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苏州7月3日电 (记者 周建琳)3日,“三范”齐聚江苏书展苏州馆,与观众对谈雅俗文学和全民阅读,吸引大量市民前往聆听。“三范”乃三位苏州的文学界名人:范伯群、范培松、范小青,他们以专家的角度给读者提供很好的读书建议,让大家了解文学,正确地看待通俗文学。
让雅俗文学比翼齐飞
“先是港台通俗小说登陆,今天又出现了‘网络类型小说’的写手大军。这些作品中几乎全是类型化的通俗小说,很有点像昔日的鸳鸯蝴蝶派文学的身姿。”范伯群上台开讲话题就离不开“鸳鸯蝴蝶派”。
与苏州有着深厚渊源的“鸳鸯蝴蝶派”,曾长时间被视为“媚俗、低级文化”的代名词,研究通俗文学数十年的著名学者范伯群对此却并不认同。
范伯群认为,应该还“鸳鸯蝴蝶派”一个历史公道,戴上“市民大众文学”的桂冠!
范伯群称赞,金庸、梁羽生、琼瑶等作家的作品,为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增添了精彩的一笔。
对于通俗小说,范伯群认为大家应该有选择的阅读,好的小说,不但可以净化人的品格,更能给人正能量。
要把好书当作唐僧肉
在中国现代文学学术圈子和作家圈子里,范培松的名字是和“散文”二字联系在一起的,散文是他的“标志”和“符号”。
在今天的“三范”对谈上,范培松认为,散文相对于通俗文学那就是一个“雅”字,欣赏散文和小说是不同的,散文要品的。
范培松感叹,和自己小时候比,现在市场上的书太多了,但是好书却不多,因此,读书首先要有选择精品,不能置身于垃圾之中,让自身失去光彩。
“不管通俗还是雅俗,精品的书籍能够给人智慧。”范培松强调,读书还必须要自私,要把精品的书籍当成唐僧肉看待,因为作者的灵气都在里面。他称自己每次写好一篇散文像生了一场病一样。
“小说人生”现遇困惑
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作家范小青真的很忙,她说自己唯一的调整方法就是写传统小说。
“物质化社会求快,会让人精神有点不安。”范小青提议“还是要多读一些纸质书,只有纸质书,才能读到心里去,才能真正地让心平静下来。”
范小青讲述了她的一次切身体会:一次开会,她心烦意乱,觉得整个世界都没有意义,很昏暗,情绪极度低落,这个时候,她关闭电脑、手机,拿起一本书,安安静静看了一个小时,突然烦恼消除了,感觉整个世界又变得美好了。世界,还是那个世界,只是心境不一样了,这就是读书的力量。
“我从事了30多年传统的文学创作,也就是所谓的雅文学,我也知道自己的小说受众是小众化的,和网络小说的受众数量不可比,那么现在我是要改变自己的创作方式,还是坚守呢?”范小青称,自己现在也有点困惑。
范小青说,文学创作是非常艰难的过程,很多作家都无法熬过这段历程,这些年来,她还是依然坚守这条创作之路,这个动力就来自阅读。(完)
[责任编辑:杨永青]